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北风“急救”北京污染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新闻 > 正文

陈忠实:写《白鹿原》是要做一部死时垫棺作枕的书

2012-09-15 11:08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小说《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

  中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记者冯会玲)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电影《白鹿原》终于在今天全国公映,小说原著也再度变得炙手可热。陕西作家陈忠实的这部小说自1993年出版后,就被赞誉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当代中国文学的里程碑”,不少人最近在微博上表示,在看电影前要先再看一遍原著。那么,当年50岁的陈忠实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写下这部大部头的小说?

  1986年的4月,陈忠实趟过冰冷的灞河坐上公共汽车前往陕西蓝田搜集写作资料,两年后开始《白鹿原》的写作。写这部长篇小说的初衷,用陈忠实的话说:我要给我死的时候,做一部垫棺作枕的书。

  陈忠实:因为我从初中就喜欢文学,一直大半生都在业余写作甚至到后来的专业写作,截止直到这个小说写作之前,我尽管也出了几本中短片小说集,但那些中短小说集都不足以满足我喜欢了一辈子文学的这个心愿,所以那时候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喝了酒,朋友问说你写这个小说要写啥嘛,你下这么大的功夫到处跑搜集、查阅资料,喝酒可能喝兴奋了,也很感慨,说我要给我死的时候做一部垫棺做枕的书。

  为了了解1949年以前的陕西农村,给《白鹿原》的创作积累写作素材,陈忠实曾经前往陕西周边各县查阅县志,后来他回忆说,身在三秦大地上他亲眼见证了渭河两岸乡村社会的变迁,点点滴滴最终引发了他对于农民心理和命运的思考,而这些思考也成为他创造小说《白鹿原》的源泉所在。

  陈忠实:区上领导把我安排到灞河边上的一个公社,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去给农民分土地,分牲口,牛呀,马呀,让农民通过抓阄抓回去,谁抓上谁回去就成谁的了,已经到半夜了,月光朦胧骑着自行车回住地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跟30年前的柳青正好互为一个反动,柳青当年在长安县走村串巷说服农民把土地归拢到一块建的合作社,30年起码过去三代人了,任何一个稍微会思考的人都会想到这30年中国乡村经历了什么?

  两年之后的1988年清明节前后,陈忠实把妻儿和长辈安置在城里,独自来到乡下的祖屋拿着一个大笔记本放在膝盖上,这就开始动笔写《白鹿原》的初稿,田小娥这个人物的出现让情与爱成为陈忠实创作过程中反复咀嚼的命题,他确信必要而又恰当的性描写不应该继续成为他写作的禁区,是他对文学创作理解的一次突破,然而分寸如何把握却一直是纠缠着他的一个难题,他又无法去请教任何人,但他给自己确定的一条创造原则是,不能把情爱变成吸引读者的诱饵。

  陈忠实:我最初发表的那些短篇小说没有女性,写的老汉,写这个里头涉及婚爱,婚姻、家庭这个问题的时候下了决心,我给我写了大概是十个字不回避,不仅不回避,而且是撕开写,看看我们传统封建文化中最腐朽的那一部分。不作诱饵,不能把写男女的这些事作为吸引读者的一个诱饵嘛,它应该是作为人物的精神里头,心里里头必不可少的一笔。

  在四年的艰苦写作过程当中,每一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有人曾形象的说,那四年所经历的纠结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一条条的加深,四年的时光对陈忠实而言五味杂陈。终于有一天陈忠实对来看他的妻子说,等你这次送的馍馍吃完了,这本小说大约也该划上句号了。

  1991年腊月二十五,《白鹿原》创作完结。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龙明洁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