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为重点工作。中央印发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

今年3月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也是首次开展水产种质资源调查。农业农村部23日通报,目前普查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批濒临灭绝的资源重获发现。我国的种质资源现状究竟如何?我们为何要下这么大力气加强种子的保护呢?

玉米是大家熟知的农作物。目前,我国市面上广泛售卖的食用玉米为甜玉米和糯玉米。顾名思义,甜玉米口感偏甜,玉米粒最常见为黄亮色。糯玉米黏软清香,颜色通常偏白。但是,大家见过玉米粒为洁白色,酷似珍珠的玉米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告诉记者,在这次的种质资源普查中,他们在山西省翼城县一个偏远的山村发现了这一珍贵品种——珍珠玉米。

钱前介绍:“据农户讲这个品种是祖传的,他们知道至少有100年历史,只有1户人家种植,这是一个珍贵的地方品种。专门做爆米花,我们经过现场鉴定,爆米花率达到99%以上,粒粒都能爆开,爆粒体积大,花瓣洁白,颜色大小一致,品相优于当前主流品种,极具开发价值。”

2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此次普查的10大农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产优异种质资源,珍珠玉米位列其中。此外,今年,我国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长江刀鱼、锦绣龙虾、中华鲎等被列入10大水产优质资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透露,生活在福建、广东一带的黄唇鱼濒临灭绝,今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此次普查中也被保存了下来。

李书民说:“黄唇鱼的贵重,主要体现在它的鱼鳔,它的鱼鳔晒干以后叫金钱鳘,也叫鱼胶,金钱鳘的价格比黄金还贵。所以它具有非常独特的利用价值,自古以来,被当作上等的补品。通过本次普查,这条鱼已经保存下来,人工繁殖已经成功,为下一步的增殖放流和养殖创造了条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直接关系产业安全和粮食安全。摸清种质资源的家底是第一步。为此,今年3月我国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表示,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种质资源普查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孙好勤说:“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新采集猪、马、牛、羊、鹿、骆驼等6大畜种的遗传材料5万份。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在这次普查中重新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

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基础,有了好的资源才会有好的品种。钱前介绍,从种质资源到品种,要经过精准鉴定和基因杂交等步骤,并非一蹴而就。“优异的性状到优异的品种,过程非常艰辛,驯化过程、人工辅助育种过程时间非常长。‘十四五’期间,我们会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高效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开展新品种培育,为实现种业振兴提供支撑保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作物、畜禽、海洋渔业三大种质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部署。截至目前,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孙好勤介绍,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于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7月份已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份已正式投入运行。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

孙好勤介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总容量达到150万份,保存能力从目前来讲位居世界第一,可以满足今后50年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鉴定挖掘和新品种培育等重大需求。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保存容量可突破2500个品种,届时也将位居世界首位。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投资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保存能力达到35万份,可以基本保存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渔业资源。目前已经保存资源10万份。”

由此可见,我国并不缺乏优异种质资源,但在保护利用、市场化、产业化上存在一定不足。孙好勤指出,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之后的工作更为艰巨,技术要求更高。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孙好勤说:“这次普查对新收集的种质资源,从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特征特性进行了基本农艺性状鉴定,后期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鉴定,把全生长周期的表型性状搞清楚,明确育种可利用的优异基因,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素材。充分调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加大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