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9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孙鲁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这两条总长达到4360公里的公路背后,凝聚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西藏和青海等省份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10余万筑路大军的奋勇拼搏。

铺下的是道路,树立的是丰碑,以此为开端,西藏交通开始了现代化建设。“世界屋脊”之上,一代代人用奉献铺就、守护这条天路。中国之声系列报道《追寻》,19日播出《高原战风雪 军民天路情》,讲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年近耄耋的桑格还记得1954年的冬天,在家乡西藏那曲安多县旁刚刚通车的公路上,他第一次看到一辆辆解放汽车开过。6年后,他成了一名青藏公路养路工人,这首《青藏公路之歌》一唱就是一辈子。

桑格告诉记者:“旧社会西藏没有公路,当时看到青藏线的时候我只有十多岁,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时候能坐到这上面。我当时当养路工人还不到二十岁,当时的工作确实很辛苦。我自己就一直想,我们这个工作很光荣,我一定要一直在这个路上干好。”

沿着青藏公路前行,路两侧的湖泊坑塘已经开始覆上冰雪。

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曾经是桑格工作的地方,现在驻扎在此的国道109线109养护保通点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养路道班。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养护段工人索朗达杰在这条路上工作已经超过8年。清晨,他要先用牛粪和着煤球生起炉子,在常年平均气温处于-15℃、一年有120天以上在刮8级大风的高原上,这能让他和工友快点暖和起来。

吃过早饭,索朗达杰和工友们开始路段检查、养护作业,保证这60多公里养护路段交通顺畅。

索朗达杰说:“这条路可以说是(西藏)交通的命脉,现在交通量大,我们这边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大。有的时候五六点钟就要起来,道路上冻得刺骨。唐古拉山这边下了一点雪以后直接风吹雪,雪弄到路上马上就结冰了。我们看一下有没有堵车,看桥梁看涵洞有没有缝隙(等隐患)。2018年下了场大雪,路上两边都堵上了。我们就走了一整宿,我们就怕司乘人员冻住了,(一路走一路)敲着说不要睡着了。”

此时虽然太阳已经出来了,但是气温仍在-10℃左右。无遮无挡的山巅,时不时就会刮上一阵大风。铲雪车开路,积雪和冻冰很快被清除,而护路工人们随后跟上,用铁锹重点清除冰冻严重的区域。一路铲雪铺沙土,他们走到了唐古拉山口,路边一尊雕像让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养护段机械股股长布嘎停下了脚步。

“那个雕像是慕生忠将军的雕像,边进藏边修路。”布嘎介绍说。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将军带领1200多名驼工,在青海格尔木南昆仑山下艾芨里沟,掘开了青藏公路第一锹土。带着“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屋脊,把光明和幸福带进西藏”的铮铮誓言,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筑路壮举。

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工程机械,筑路大军就用铁锤、钢钎和十字镐,越过高原冰川,劈开峰峦叠嶂。面对人类难以生存的恶劣气候,挥镐的战士们拿出了拿枪时的顽强,用生命和心血铸造“天路”。仅仅花费7个月零4天,格尔木至拉萨的公路运输线打通,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运输靠人背畜驮的历史。西藏昌都八宿县村民伟色当时只有十岁出头,由于父亲是十八军的藏语翻译,他曾多次见到战士们在悬崖峭壁上筑路的场景,直到今天仍然难以忘怀。他说:“当时十八军的战士就把绳子捆到自己身上,悬空打炮眼,说起来这个公路都是用血、用生命修过来的,十八军为什么有这种精神,就是共产党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舍了自己的命也要把这个公路修到拉萨。”

和桑格一样,布嘎和索朗达杰的父母都是护路工人。60多年来,一代代官兵和各族护路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守在公路上,见证了青藏公路的变迁。几十年来,砂石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道路等级不断提高,而他们生活的保障也随着这条路不断稳固。

布嘎说:“刚开始我记忆当中就是土路,现在国家对这条公路投入的资金也一年比一年多,这条路就一年比一年好了,我们心也暖得很,我们的生活水平每天都在改变。”

以青藏、川藏公路为运输“动脉”,“十三五”期间,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11.88万公里,创造了年均增长8100公里的高原奇迹;全国最后1座未通油路的县城墨脱县通了油路,西藏最后1个未通公路的墨脱县甘登乡公路通车。桑格的家乡在西藏那曲,今年八月,全长295公里的G6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萨段全线通车,成为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

桑格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西藏发展的见证人,柏油马路、高速公路(都有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我在青藏线干了一辈子,这个感受是最深的。”

索朗达杰从母亲手里接过了护路的重任,这首《青藏公路之歌》依然传唱,人在路上,而这条路在他们心上。

索朗达杰说:“母亲给我这样说过,这份工作,你必须要干好,再苦你必须要坚持下来。前辈们就说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刚开始想的就是这份工作必须要做好,晚上有的时候冻得不行的时候把这个路通了,自己感觉很值得的,很自豪。”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杜希萌。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采访青藏公路的守护者们,可还是再一次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许多护路人几代坚守在高原公路上,用青春和生命保障着高原天路的安全和畅通。他们告诉我:海拔5000米,开水沸点70℃,可我们的士气100℃!这种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崇高精神,历久弥新,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