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冯雪松 乔仁慧 于文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最先实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最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令人惊叹的是,抗联战士创造性地在茫茫林海建起了很多秘密宿营地,利用这些密营,在深山野林里,抗联战士游刃有余地开展游击战,令日军心惊胆战。

而这些密营生活条件却很简陋,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抗联英雄们度过了极为艰难的岁月,同时也创造了令人惊奇的战斗奇迹,一段段不朽的传奇流传后世。中国之声系列口述档案揭秘《为山河而战》本期推出:《林海雪原中的抗联密营》。

在哈尔滨市木兰县境内兴隆林业局施业区,一片茂密的山林中隐藏着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兴隆林业局鸡冠山抗联密营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旭生介绍,这里是全国罕见的、历史遗迹较多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张旭生说:“这个根据地规模大、功能全,体系完整,核心区主要是由我们现在所在的粮食生产及储藏区、军事防御区以及后勤区域三大块组成。”

小小密营里藏着大天地,抗联战士在这里确定战斗策略、储备物资、收集敌情、医治伤员。杨靖宇、赵尚志、冯仲云等东北抗联著名将领都曾经在密营战斗和生活过。山高林密、幽深隐蔽,在得天独厚的林海雪原里,他们以密营为营地,开辟了广阔的游击区域,牵制了敌军在东北的主力部队。

张旭生介绍:“这个区域老百姓叫簸箕掌,因为它的山形地势呈箥箕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山坳,四面环山。因此在外面看,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在地面上,都很难发现它。”

老抗联战士刘义权耄耋之年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在茫茫林海里,他和战友就地取材,用一根根木头搭建起他们的秘密营地。

刘义权说:“密营里的窗户距离地也就一拳头高,都是小窗户,全是木楞,都是抗联战友自己动手搭的。我们在密营里温度都是零下四五十度,人也多,地方也小,全坐着睡觉,外边一放岗就放很远很远的两道岗。”

东北的山林,密营里外几乎一样冷,还不敢点火取暖。原吉东特委书记李范五女儿李黎力说:“一点火,敌人看见了,冲着你就过来了。”

刘义权老人说,因为日军日益严酷的封锁政策,山下老百姓无法将粮食送上山,抗联战士不仅穿不暖,慢慢地开始吃不饱。刘义权说:“我们吃的都是山菜,刺老芽子、猫爪子、野菜,山上的野梨什么的。有吃这个东西中毒的,吐、肚子疼。我们那时候在老深山里走路,有冻死的,(也有)脚冻坏的、耳朵冻掉的、手指头冻坏的。”

蒿子湖密营是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的重要密营,杨靖宇将军曾在这里打了大小10多次战役,巧妙的战术常常能出奇制胜,打得日军团团转。张旭生介绍,恼羞成怒之下,敌人开始疯狂反击。“1938年以后,大量的密营就被摧毁掉了,抗联部队继续往深山中进行撤退,这时候的密营就已经不是根据地了,就是一个秘密的隐蔽场所。”

东北抗联将领彭施鲁的儿子彭越关说,因为叛徒告密,日军摧毁了东北抗联近百个密营,切断了百姓与抗联所有的联系与物资供给,这给抗联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彭越关说:“我父亲跟我说过,1939年至1940年的冬季,当时抗联的密营很多都被破坏了。连房子都没得住,冬天就在雪地里露营。”

1940年2月25日,已经5天粒米未进的杨靖宇被日军包围在三道崴子的树林里,一场殊死激战之后,壮烈牺牲。惨无人道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发现,杨靖宇的胃里只有树皮、野草和棉絮。

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时任伪山西副省长的岸谷隆一郎剖腹自杀,他在遗书中留下这样一句话:“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的女儿周伟说,父辈当年都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向前冲锋。“我父亲跟战友们说,‘我们会看到曙光,侵略者一定会被我们消灭掉。我们哪怕都战死了,没有关系,中央会派人为我们收尸体’,那个年代确实都做好了全部阵亡的思想准备。”

密营里彻骨的寒冷,三天两头的饥饿,敌人的疯狂围剿,叛徒的出卖,这就是东北抗联将士的密营生活。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但他们更深切地记得,民族危亡,山河破碎。他们作战神勇,明明知道进了山林就危险重重,九死一生,但拿起枪,每个人就成了钢铁战士,飞奔在白雪皑皑的深山,迎着枪林弹雨,至死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