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6日消息(记者王逸群)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5日下午4点,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已经永久性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上。机构更迭背后,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正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新起点上。

  为什么要成立国家乡村振兴局?去年12月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毅指出:“现在一个重点的任务就是怎么样实现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最主要就是适应这样一个战略性工作重心的转移。”

  2021年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的文章,署名为“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这是“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的首次亮相。署名文章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起点,要想完成乡村振兴这项长期的、需要多部门协调的艰巨任务,成立新机构做好组织保障工作是应有之义。党国英说:“因为新的形势之下,我们面临的很多工作是跨部门的,关系更为复杂,有一个新的组织来协调有关工作会更加有效。”

  从国务院扶贫办到国家乡村振兴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其中既有“衣钵继承”,也有不少变化。党国英介绍,相比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是一个更为全局性的工作,“(乡村振兴)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局、产业升级、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衔接、城乡关系的协调、人口布局调整等,面临的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所以新的机构成立应该是适应新的任务。”

  接下来,国家乡村振兴局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工作重点是什么?王晓毅介绍,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具体工作变化还有待信息进一步透露。不过,他认为,首先就是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中央的政策目标非常明确,在‘十四五’期间欠发达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未来的中西部地区,包括已经脱贫地区,还有一些欠发达地区可能是国家乡村振兴局一个最主要的工作目标。”

  党国英认为,绝对贫困消除后除了要巩固战果,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工作重点,还应该向解决农村地区相对贫困人口收入问题转移。比如,建立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关于新的相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帮扶的政策设计与落实等。“特别是原来农村,比如说残疾、半残疾的人,或者是我们叫刚性贫困人口,他们的生活水平也要求水涨船高,继续有一个水平的提升,这就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相应的采取办法也会有所不同。”他说。

  王晓毅补充,国务院扶贫办多年积累下来的中国经验、特色做法,相信也一样会运用到未来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工作当中,“比如考核机制、干部派出机制、东西协作机制、定点扶贫机制等,具有非常强的中国的独创性。而且这些机制在未来乡村振兴当中仍然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然,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脱贫,国家乡村振兴局还有很多新任务、新工作需要落实。党国英说:“比如农业产业链的价值的挖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央新的文件要求要建立农民服务中心,那么如何建立中心完善它的职能,都需要新的机构去落实。”

  国家乡村振兴局,顾名思义就是要振兴乡村。靠什么振兴?党国英说,产业振兴是核心问题,但不是全部。发展家庭农场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链的价值重心向“小城市”转移等,都是摆在乡村振兴面前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党国英说:“要通过生产条件的改善,让农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一个中产阶层。如果这个目标达到了,脱贫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那么还要解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如何把这个机制加以巩固完善,特别重要。”

  王晓毅同样强调,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实现经济振兴,同时也要实现“人”的振兴。他解释说,西方国家的经验往往是乡村振兴了但是人没有振兴,农业现代化了但是农民没有现代化。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就意味着“经济”和“人”要共同振兴。“换句话说,农村不仅要富裕,而且一定要有人,那么才能构成一个农村社会。(解决)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些人在乡村发展起来,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回归乡村(问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