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记者朱宏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0日,在CBA联赛北京对深圳的比赛中,裁判在最后一刻再次成为了场上的主角。当时,双方打成92平,深圳队外援布克虽然执行最后一投不中,但与防守他的北京队球员刘晓宇发生了身体接触后倒地,当值主裁判在第一时间并没有鸣哨判罚犯规。就在双方队员都认为比赛进入加时赛时,裁判突然表示要观看录像回放,并判刘晓宇违体犯规。

  在之前已经有过一次技术犯规的刘晓宇被驱逐出场的同时,深圳队获得三罚一掷的机会,而北京队已经没有还手的时间。最终,深圳队凭借罚球以95:92赢得比赛。

  这一判罚其实只是本赛季CBA裁判判罚屡遭质疑的一个缩影,比如,此前裁判曾经警告辽宁队主教练杨鸣,不让他站起来。当然没有任何规则有这样的规定,因为教练只能坐着的话显然无法指挥比赛。

  在另一场上了热搜的比赛中,裁判还曾惊人地吹罚过两队共计70次犯规,单场罚了101个球,严重打乱了正常的比赛节奏。当每一轮比赛结束之后球迷们讨论更多的不是比赛而是裁判的时候,问题到底出在哪?裁判真的成了妨碍CBA联赛提高的拦路虎吗?

  比赛当晚,北京队对此判罚表示了强烈不满,主教练解立彬甚至招呼队员直接退场,在多方劝说下,北京队最后回到赛场,完成了比赛。

  11日下午,CBA公司裁判办公室给出了官方回应表示,经过裁判专家组的复议,当场裁判员在处理程序和认定上都是符合篮球规则和CBA特殊规定及解释的,没有问题。

  CBA公司裁判总监杨茂功解释说,所有的比赛时间都应该交给运动员去主宰,但前提是运动员必须按照篮球规则和CBA特殊规定及解释去做。

  那么,争议的焦点在哪里呢?按照CBA今年的规则,裁判严抓伤人动作,北京队刘晓宇侵犯了布克的圆柱体,而且造成了布克的崴脚。腾讯CBA解说蔻逸豪表示,就判罚本身而言不存在误判的问题,但比赛完全结束后通过录像回放判定犯规,让球队难以接受。蔻逸豪说:“当时第一时间没响哨,常规时间已经走完了,在这样一个特殊节点上,是不是可以考虑让球员最终去决定比赛,因为你当时并没有做出判罚。”

  资深篮球专家孙保生认为,比赛只剩1.7秒的时候,在没有明显犯规的情况下,裁判员让运动员来“主宰比赛”,才符合国际大赛惯例。“2002年世界男篮锦标赛在美国,最后是前南斯拉夫和阿根廷队争冠军。在最后的几十秒,只要没有过大的、明显的犯规,裁判就不吹了。比如最后的时候,如果要吹犯规,可能阿根廷就罚球,前南斯拉夫就拿不了冠军。要交给运动员去处理,毕竟他没有严重地干扰到投篮,我们看到他(刘晓宇)没有任何的多余动作,因为不可能他后脚伸出去站在对方运动员投篮落地的位置,他没有,也没有躬身,这个时候落地稍有触碰也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可吹可不吹,在公平的原则下,就是92打平时就打加时赛交给球员去处理。”

  但让很多网友质疑的是,难道每场比赛最后都要依靠回放录像判定吗?另外,篮球比赛是高速运动,仅仅回看录像,而没有看到球员发力瞬间,能准确判断球员是主观故意的吗?

  孙保生注意到,在CBA复赛以来,CBA官方已发出20多份最后2分钟执裁报告,错判、漏判、反判虽然只占23%,但有些判罚确实影响了比赛结果。如果再寻找各场前46分钟内的判罚,错、漏、反判恐怕还可以找出不少。孙保生指出,裁判在比赛中的错判率太高,观看录像的次数多,比赛中难以保持统一的吹罚尺度,严重阻碍了联赛发展。“现在这么多频繁的事,第一,这破坏了比赛的流畅性,往往就在这种破坏中可能就对某一方有利。第二,你连续地求助于录像,你是干什么的?就说明我们中国的篮球裁判现在到了一个瓶颈,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制约了中国篮球的发展。”

  有评论认为,中国男篮去年没能在家门口获得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受到巨大打击。其实,去年受到打击的还有中国裁判。2020年2月28日,国际篮联官网在发布的一份东京奥运会裁判员确认名单里,30多人中没有一名是中国裁判。为什么中国裁判得不到国际认可?孙保生认为,近年来我国裁判缺乏与国际裁判的实质性交流,更缺少国际大赛的执法经验。“中国篮球缺乏争鸣探讨的风气。你这种(国际)比赛吹得越多,你的经历也就越丰富,对于规则的理解就更加准确真实。国际篮联规则怎么翻译怎么变化,也是死的,你要理解这个规则的精神,去把握在场上的瞬间,才能够吹准。国际篮联的规则不是制约中国篮球、世界篮球发展的,它是根据世界篮联发展的趋势做出相应规定,它绝不会约束世界篮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