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滨州1月7日消息(记者刘华栋 柴安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元旦前后,多股冷空气相继来袭,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大幅降温,迎来几十年来的最冷冬天,暖气成为居民温暖过冬的重要保障。可在山东省滨州市下属的邹平市,有多个小区的居民向记者反映,他们家的温暖被“打折”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下午5点左右,山东省邹平市胜利花园小区的居民贺女士给记者开门时,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客厅暖气片边上的空调正在制热。她说,每天早晨5点左右,她都要起床打开空调,否则她80多岁的老父亲和几岁的孙子怕冷。

   贺女士:温度达不到。它不是全天供暖,中间给你停了。

   记者:一天供几次暖呢?

   贺女士:供两次,早晨4点半或者4点,下午也是4点半4点,最早3点,光开(空调)一天也得20度电。

  记者走访邹平市多个居民小区发现,不少小区都采用了分时供暖的方式,全天所有供暖时间加起来约12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居民要么受冷,要么只能开空调或者电暖气取暖。居民告诉记者,邹平市被分时供暖的小区大约有30个,他们不直接向供热公司交取暖费,而是由物业公司代收。居民李先生说,他们小区是让业主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去邹平农商银行,把钱汇入一个户名叫“张红利”的个人账户上。“打给个人账户,上银行交钱的时候银行就问,你交取暖费怎么往个人账户里打(钱)?收款单位就是一个人名,给他要发票,他还不给。”

  据了解,邹平市目前共有两家供热企业,其中,市供热公司负责的小区已经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暖。而另一家“魏桥创业集团”采用的则是小区换热站二次供暖的模式,即由物业公司代收暖气费,供热公司按照供热的实际流量跟各小区物业公司结算。采访中,多位居民向记者表示,正是这种结算方法,使得个别物业公司把供暖方式改为每天分时段限时段供暖,为个别企业“赚差价”提供了可能。

  另一位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交同样的钱,别的小区能享受到24小时供暖,他们的小区供暖却被“打了折”。“每次到了晚上11点以后,还有早上,都非常冷。晚上孩子喜欢蹬被子,冻得孩子都感冒了。交钱我们都是按照国家的标准全天供暖的标准交的,我感觉给我们打了很大的一个折扣。我们业主强烈要求全天供暖!”李先生说。

  家中供暖被人为“打折”,引发了许多小区居民的不满,并多次向市里有关部门投诉,然而,情况并没有明显改观。小区居民给记者找出了邹平市物价局关于城区供热价格的通知,其中第2条第2款明确写着:自11月10日至次年3月25日,每日24小时供暖。对此,记者找到了邹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牛长峰,他是这样解释的:“这个24小时并不是一直不停地运转的24小时,而是24小时内我在供热期间温度不低于18℃这个最低底线。”

  这样的解释,自然不能让居民满意。带着问题,记者再次来到邹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热办主任孙刚告诉记者,部分居民小区分时供暖是延续了很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已经引起市里主要领导的重视,正在分头调查,用现场会的形式落实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当前供暖季和下个供暖季的整改意见。孙刚说:“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临时的补救措施就是两条,一是必须24小时供暖;二是提温,温度必须达标。到明年(下个供暖季)邹平城市供热我们政府统一管起来,全部24小时供热。”

    眼下,我国北方正经历着一场罕见的低温寒潮,山东邹平的部分小区住户,一天却有半天得不到供暖服务。而面对众多居民对这种“打折”式供暖的投诉,有关部门不仅在履行监管责任上态度暧昧,还用18℃的供暖底线来搪塞群众。其中缘由,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供暖工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初衷是提高服务效率,而不是为监管部门当甩手掌柜提供便利。

  供暖是社会治理答卷里的一个重要考题,需要做好机制性的系统安排,不能靠事后“打补丁”。比如,目前还有不少城市棚户区是供暖的盲点;再如,当年供热资源不足情况下产生的供热自管站,往往成为分时供暖、低温供暖的管理漏洞和懒政借口。类似问题在不少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拿出专门的人、财、物力,系统性地加以解决。

  1月8日是“三九”,俗话说,三九四九,冻破石头。做老百姓的知心人,不应该只停留在喊口号上。将心比心,才能对百姓的悲欢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才能对群众的冷暖设身处地。把供暖工程做好做实,温暖的是人身,更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