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9月26日消息(江苏台记者姜奇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南京市启动“社区设计师”计划一年多,高校教授、设计院专家、艺术家走进社区,为老旧小区改造出谋划策,从民意中提取社区更新“密码”。由于凸显人文关怀,小区功能性、服务性增强了,更便利化、人性化了。城市“微美颜”让“老、破、小”变身“网红”打卡地,老旧小区迎来“逆生长”。

  不搞大拆大建,聚焦存量更新,对于以往做惯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师们来说,南京姚坊门宜居示范街区的打造需要他们俯下身子,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每天早7点、晚7点,规划设计师阎欣和同事们在街巷里来回走,沿路观察居民的活动特点,绘制街区人群行为地图。

  光有图和数据还不够,倾听民意同样重要。在南京栖霞区尧新社区会议室,规划设计师和居民代表们一同探讨家门口的绿化问题。

  居民1:首先垃圾分类搞得我们小区干干净净,以前虫子、苍蝇直飞。

  居民2:现在是冷冰冰的石子路,下面我们能不能种点麦冬、小草?

  阎欣在与居民们交流过程中,没有过多地讲述专业内容,而更多的是表达诚意,让大家能够安心。阎欣说:“我们现在来的目的就是想听听大家有没有反馈的意见,我们不是以前那种做完规划就不管了,现在我们需要全过程陪伴式的服务。”

  为了能了解孩子们的需求,规划设计师们还专门组织了一场特别的绘画大赛,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画出心中街角的模样。

  孩子1:墙太破旧了,改多色一点,中间有空缺的地方放盆栽。大家看到花草树木心情会好。

  孩子2:在一个区域设置一个环,在熟悉的小区里做联通,解决老人下棋占用地方、跳广场舞占用球场的问题。

  小吃摊、运动场、老街巷……就这样,一个个关键词从孩子们的视角中被提炼出来,作为设计参考元素。设计师索超说:“要挖掘街区内涵,获取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出问题,参与到设计方案和讨论。视角要独特,精准找到解决途径。”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姚秀利介绍,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姚坊门宜居街区,老年人比重达到14%,所以“一老一小”的需求尤为迫切。其中,一个由废弃建材堆改造为学校候学区的规划设计,还获得了“第六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决赛金奖。姚秀利说:“把学校里原来是墙的变门,然后把建材堆场改成了一个公园。公园有三个功能,第一个是接送孩子的时候,大家不堆在学校门口,有相对大的空间。第二个是学生在上学期间,通过闸门安全保障后,可以上一些第2课堂的课,画画、体育、劳动课都可以。第三个是放学以后,整个校园加场地就变成公园。”

  从2019年,创建省级宜居街区以来,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陆续展开了老旧小区整治、街巷道路整治、公共空间改造、公共服务提升等9项重点工作,其中,新增设计的邻里中心备受老百姓期待,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南京尧化街道姚坊门物业管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朱佳佳介绍:“生活邻里中心一共分为三层,一共有4900平方米,除了有地下车库满足车辆停放以外,地上有三层,分别是公共休闲书吧功能,三楼有一个儿童的早托,二楼有一个社区卫生中心,我们准备引进社区驻点医生来小区。”

  此外,养老服务也是街道和设计方重点考虑的。朱佳佳表示:“整个宜居街区范围之内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一共达到了8个,包括医院,我们有栖霞区医院,还有一个康复医院,可以说是从卫生、健康、医疗到休闲已经非常全面了。”

  停车位不足一直以来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难点,借助设计师进驻的契机,这一片区的停车位大大增加,同时还启动了人防停车场的施工,建成后可以提供722个停车位,并且可实现智慧一体化管理。朱佳佳介绍:“我们实现了整个街区范围之内的公共停车场和路边的停车位的建设,可以看到马路边上有穿蓝色制服进行贴单的收费的工作人员,其实是我们物业公司的人员。我们已经实现了街区里面的车辆停放一体化,缓解我们小区住区内部车辆不足的问题,并对街区内部进行调整。”

  经过一年多的多方协作,设计一步步落地,居民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宜居。如今,姚坊门宜居街区已经成为居民心中的“网红”打卡地,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党工委书记、新尧新城管委会主任王永怀说:“宜居有时候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感受。细节的东西是最容易影响感受的。居民跟社区之间的矛盾都比以前小很多,住在里面感觉不一样,有面子了。”

  据了解,2016年以来,南京市已累计整治改造老旧小区近千个,约30万户居民从中受益。“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完成对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区的改造。未来,社区设计师们将继续在大街小巷营造美好,让城市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