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普洱9月24日消息(记者李腾飞 沙建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集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边(边疆)穷于一体,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截至2019年末,澜沧县1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末的45.85%降至1.61%。

  在澜沧拉祜族村寨老达保,村民们“扛起锄头能下地、拿起吉他能上台”,走上了一条在“唱歌跳舞”中实现脱贫的路子。中国之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特别报道,今天来到这个边疆民族村寨,一起感受拉祜文化的独特魅力。

  山路蜿蜒、茶林环绕,走进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拉祜村寨,一栋栋“干栏式”民居依山而建,古色古香的石板路交错纵横。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演奏起芦笙、吉他、木鼓等乐器,欢迎四方宾朋。

  拉祜族崇拜葫芦,他们在葫芦上插上五根竹管制成芦笙,每逢节庆都要跳起芦笙舞。56岁的李石开是拉祜族芦笙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回忆说,以前的老达保全是茅屋,交通闭塞。2006年以前,老达保村年人均纯收入仅1715元。李石开说:“以前都是草房,一楼是牛、猪,我们住二楼,五六月份时候猪粪、牛粪太臭了。那个时候穷,我们吃的粮食,今年够吃明年不够吃,明年够吃后年不够吃,年年不够吃的情况都有。”

  上世纪80年代,李石开外出时偶然接触到吉他弹唱,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他卖了家里的一头猪,买了全村第一把吉他。

  李石开:我老婆说‘你干什么卖猪,你想要买什么?’我说‘想要吉他,嘿嘿’。她同意了。

  记者:她还是支持你的,买第一把吉他多少钱?

  李石开:50块。

  记者:卖猪卖了多少钱?

  李石开:60块。

  李石开没有想到,这个有些叛逆的举动竟然开启了老达保音乐的全新时代。原本没有乐谱、不合乐理的拉祜歌舞,“邂逅”了吉他以后,竟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传播力。越来越多爱唱爱跳的拉祜族村民也玩上了吉他,老达保吉他声越传越远。

  李石开和村里的几位老前辈倾其所能,把手艺教给了更多的乡亲们。

  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由全体村民持股的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的演员都是当地村民,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风情,特别是老达保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每户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加入演艺公司,而演出分红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新修的民族广场上,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人都能登台演出。李石开介绍:“现在五六岁的小朋友,不给唱就哭,不让上舞台还哭。今天你不能上了,就问为什么?大家爱表演。”

  这个世代贫困的拉祜村寨再也没了闲人,大家唱唱跳跳也能挣钱。光表演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能达到四五千元。

  之后,村子又完善了游览道路、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打造了拉祜文化传承馆及艺织坊、耕具坊等民族民俗展示区。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音乐小镇”的艺术气息。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我觉得他们这个民族太爱唱歌了,好像歌舞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就这样,老达保的拉祜族民歌唱到了国家大剧院、央视舞台,还漂洋过海唱到了国外。通过演艺公司带动,名声在外的老达保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2019年末,老达保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已经达到67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41元,90户3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李石开说:“现在老人都说了,以前想不到天天唱歌,客人来了我们就开开心心唱歌,客人留下来钱,家家户户都富裕了。”

  老达保的村民们在唱唱跳跳中实现了快乐脱贫。李石开说,拉祜族人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一定要把拉祜歌舞代代传承,快乐拉祜一直歌唱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