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毕节7月23日消息(记者张兆福 金昀瑾)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贵州一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山清水秀的贵州也是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如何守得绿水青山,又能让多彩贵州绽放在每个老百姓的生活里,是几代贵州人的执着追求。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曾经被严重侵占和污染的天然淡水湖——草海,经过综合治理,重新成为了黑颈鹤等珍稀鸟类的乐园。万顷碧波,水天一色,黑颈鹤或翩翩起舞,或展翅高翔,俨然一幅人与湖、鹤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日推出:《守得草海,百鸟归来》。

“高原明珠”草海(央广网发 威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原来不喜欢的,他劝过我很多次……”

  早上划桨出海,观鸟、护鸟、喂鸟,是臧庆宁的日常。放在几年前,他做梦也没想过,自己会和父亲臧尔军一样,对草海有割舍不开的感情。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守护这里的父亲虽然护了鸟,却顾不得家。

  “父亲陪伴了它们20多年,没有挣到什么钱,也没有让他的孩子、老婆过上好的生活。那时候去打一天小工,最低也还挣几十块钱,像他,60元钱一个月,你说一天多少钱?”臧庆宁说。

草海护鸟人臧尔军(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草海,位于贵州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还被称为“鸟的王国”。秋冬季节,草海“百鸟争鸣”,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能达到2000多只。

  2017年初春,臧庆宁还是加入了草海护鸟队,因为这是父亲过世前最后的要求。臧庆宁说:“当时我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他的愿望就是让子孙后代一直守下去,祖祖辈辈这样护下去,护鸟。”

  但像他们父子这样接力守护草海的人并不多。保护草海、保护鸟类是一场拉锯战。

臧庆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张兆福 摄)

  “小的时候听老一辈说,草海的湖面很宽阔……”

  说话的人叫洪慧宁,过去,她家住在草海边。在她的记忆里,草海“人鸟争地”的矛盾长期存在。为了养活人,就需要田地,草海面积最小的时候只剩下不足5平方公里,接近干涸。洪慧宁说:“那个时代不是要排水造田嘛,所以就把草海挖掘了,向草海要粮。”

  威宁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县。9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草海里,污染成了另一个“致命”的问题。“很多濒危的动物都搬到了其他地方。我和我爱人下班了以后,经常顺着这条小路(回家),水是墨绿色的,很臭。”洪慧宁告诉记者。

  2015年,一场全民参与的草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正式启动。先是沿草海周边的6万亩耕地实现退耕还湿。接下来,“城退湖进”,洪慧宁的家也搬去了新城区。5年过去了,今年54岁的洪慧宁成了草海万吨级污水处理厂的副厂长。

  “你们可以闻一闻,这个是进水,这个是出水。”如今,污水要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还要再通过人工湿地里的数十种植物净化后,才能流入草海。“现在我们处理的水,百分之百符合一级A标。”洪慧宁说。

草海污水处理厂内的人工湿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张兆福 摄)

  草海生态环境改善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在经济收入的诱惑下,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一度又动摇了。以旅游为名,一些地产开发项目在草海湖畔建了起来,一些游船也随意开进了草海。2017年,中央环保督查组点名批评了威宁盲目乐观、触碰保护区用地红线的问题。曾任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的郭鹏十分心痛,他说:“再不治理,草海就会消亡,沼泽化,这是个自然过程。”

  被点名后,威宁痛定思痛,逐步完善了草海保护条例,对草海周边所有船只进行清收补偿,取缔了各类村民自建的临时上船点,拆除了所有的旅游码头,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生态巡护执法码头”。

  守得绿水青山,也能获得美满生活。威宁平均海拔2200米,每年日照数在2000个小时以上,也被称为“阳光之城”。早晚10多度的温差让威宁发展葡萄、苹果等产业具有先天优势,青山绿水的赐予也从这里开始。

  “我们跳出草海,不要在草海的保护区内搞。但是有这个‘金字招牌’,我们就可以在外围结合我们的乡村振兴计划、美丽乡村,搞一些农旅结合的项目,让它可持续发展。”郭鹏说。

草海保护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张兆福 摄)

  再过一个月,迤那镇的万亩苹果基地就可以收获了。33的岁杨仙在基地务工,能在家里靠青山绿水过生活,是她现在最满意的事。

  杨仙说:“像我一个女孩子,每年的收入都有5万多块钱。老人也照顾了,小孩也照顾了,吃不愁、穿不愁,上班还自自由由、潇潇洒洒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迤那镇万亩苹果基地(央广网发 威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依靠草海这个“金字招牌”,威宁各地正大力推动农旅结合发展模式。2014年到2019年,威宁的贫困发生率从18.6%降低至2.7%。

  而重新回归碧水蓝天的草海又引得百鸟归来,逐渐恢复了“鸟类天堂”的模样,“高原精灵”黑颈鹤也多了起来。

草海回归往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张兆福 摄)

  父亲编的歌,臧庆宁常常在草海边唱起。现在,生活好了,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加入守护草海的队伍。他也开始理解父亲的追求,觉得父亲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一分钱不要,鹤来了,我同样要守护,这是我应尽的职责。”臧庆宁说。

臧庆宁镜头下的黑颈鹤(央广网发 臧庆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