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姚东明 景明 魏宇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平园池村,发展乡村旅游,依托村里的千亩荷花塘,成功建起了国家3A级景区。“一产”变“三产”,荷花鼓了百姓“荷包”。3年时间,把一个纯农业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幸福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7日推出《平园池:村里建了个3A景区》。

  沿着木栈道,走进千亩荷花塘,鸟鸣阵阵,空气中带着一丝甜味。在“荷塘月色”牌坊下,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手指着平园池村这个大家庭的“生态客厅”,熟练地当起了导游。他说:“你们来得很巧,荷花已经基本上盛开了,1000多亩,里面的水产养殖有龙虾、螃蟹。一年四季花海,春天是牡丹536亩,夏天是荷花,到了秋天是菊花,千亩菊花园。”

平园池村一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景明 摄)

  平园池村地势较低,水网密布,多年来种稻、采藕几乎是村民的全部经济来源。一到夏天,村民们起早贪黑,采藕、割水芹、摸螺蛳卖到城里。生活温饱却不富裕。

  村里人习以为常的成片藕塘,最近几年,却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2017年,村里试着办了一次荷花节。那几天的忙碌,让刘炜建整宿睡不着。他翻来覆去地想,再不能错过这个翻身的机会了。

  刘炜建说:“启发很大,一下子一天能来几万人。高峰的时候,那一天我们这边的手机无线信号都不通了。我们就感到乡村旅游很有壮大的潜力。”

平园池村藕池荷花吸引大批游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景明 摄)

  刘炜建放下家里经营得不错的养殖场,带领村民把心思全扑在旅游上。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对土地进行了流转,修渠造路、整治河道,引种了观赏性更强的荷花品种,新建了民宿和餐厅、打造了专门的垂钓园、采摘园、还有一个农耕乡愁文化馆。刘炜说:“每天载着游客来平园池村的大巴车都有30、40辆。农业经营主体,像菌菇采摘园、水果采摘园、盆景园、菊花园都要大量用工。他们现在最低的工资是80元一天。在菊花园、盆景园、采摘园这一部分工人的工资都在100元以上。我们现在60岁、70岁的村民都有事做。”

  在平园池村乡愁文化馆,69岁的村民秦兴瑞正在排演他的板胡独奏《贵妃醉酒》。馆内,游客们做香包、踩水车、舂米、饮荷花茶,不亦乐乎。

平园池村乡愁文化馆内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景明 摄)

  如今千亩荷花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平园池村也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刘炜建说:“因为我们住在荷花池边,到了旺季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亲戚来玩。”刘炜建表示,去年平园池村迎客18万人,创收1600多万。村集体的“荷包”鼓了,现在村民的医疗、养老不再发愁,就连人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我们这个村目前有4个百岁老人,95岁以上的30多个,90岁以上的太多了,没有确切统计。早上、晚上我们这边老百姓全部都跟城里人一样散步,已经建好了2.2公里的慢行步道,路灯亮起来,早上、晚上都有人在散步。”他说。

平园池村乡愁文化馆内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景明 摄)

  刘炜建的下一个目标是,用温泉康养小镇把村民的生活和乡村旅游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温泉小镇也在建,发现了1700米处有温泉,已经在打,目前已经到500多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