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2月15日消息(记者李行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大年初一,浙江组建首批135人医疗队奔赴武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吴晓虹是其中之一,他们支援的是武汉普爱医院,接管的300多张床位,全部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这里还将继续改建,预计可提供床位超过600张。

  吴晓虹坦言,自从来了武汉,每一仗都像是决战,每一步都是负重前行,整个医护团队拧成了一股绳,为每一名患者竭尽全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和患者是彼此的支撑。

  早上8点,吴晓虹刚进病区,就收到了一位危重病人需要抢救的消息。从清洁区经过缓冲区进入污染区,全套的防护装备来不得半点马虎。时间不等人,吴晓虹用最快的速度穿好防护服,直奔病房。吴晓虹说:“像今天早上我一来,我到这里的第一分钟,他们就说吴主任,一个病人在抢救,我马上在这里放下手机,穿防护服进去,他们(护士)已经都七手八脚说,吴主任抬脚,帮我上个鞋套,吴主任再抬一下,上个靴套,然后帮我把衣服全部弄好,赶紧进去,在抢救。”

  隔离服套着防护服,全密封的服装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几位医生护士都接近虚脱,一位护士回到清洁区,甚至累到晕了过去。对吴晓虹和浙江援汉医疗队的同事们来说,从大年初一来到武汉普爱医院以后的20天里,像这样的火线急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分明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在每一个生死时刻,他们都跑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吴晓虹说:“我今天一出来,里面两件衣服全部湿透了,一位护士甚至晕过去了。因为当时在给病人做CPR(心肺复苏),几个医生都是全身湿透了出来。另外一位医生我看她被扶出来的时候状态也不好,也有点虚脱。我现在也有点虚脱的感觉。”

  因为有神经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每次穿上防护装备鏖战之后,吴晓虹的肩膀、脖子就奇痒无比,口罩也像一个不透风的墙,压得她喘不上气。“再加上护目镜什么的,都压在那里,勒在那里,整个头很痛,哪里都是胀痛的感觉。因为我有过敏性鼻炎,特别是在里面三四个小时,鼻子闷得特别难受。”她说。

  物资和人力也是难题。普爱医院原本是一家骨科医院,原先装配的呼吸机根本无法满足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需求。吴晓虹告诉记者:“这是骨科医院,不是当呼吸危重症在用的,原本的呼吸机只是有一点点压力,不能调氧浓度,也不能调氧流量。对我们这种病人没多少用,所以这些仪器也是一个困难。”

  浙江医疗队来支援之后,武汉普爱医院的医护人员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喘息。不过,由于隔离病房里,没有护工,没有家属,除了发药、挂水这些基本的护理工作,领饭、打开水、洗水果、换纸尿裤,病人的一些基本生活起居都是护士负责。

  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情绪是医护人员必须过的关。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上班,晚上开会、会诊,吴晓虹说,每天的节奏连轴转,等待他们的每一仗都生死攸关。他们为每个康复出院的患者欣喜,也为没能挽救鲜活的生命而沮丧,但在这场特殊的战场上,病床刚空就又来了新患者,他们甚至没有时间沉淀心里的情绪。

  好在,好的消息逐渐传来。

  从元宵节开始,十几位病人陆续康复出院。吴晓虹总是记得一位60多岁的阿姨,她的家人不幸去世,但她反而时常安慰医护人员,要乐观要坚强。吴晓虹说:“她老公没了,妹妹没了,她之前一度病危,现在好起来了。她早上哭着对我们鞠躬,我们真的忍不住想拥抱她,她马上说,吴主任你离我远一点。像这种病人其实很需要我们的安慰、拥抱和鼓励,但她自己非常理智。”

  爱和理解冲破了重重隔离。那个没有完成的拥抱,成了医生患者彼此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