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记者王逸群)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1日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在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从国旗杆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一个由十层台阶组成、近百米长的巨大立体区域,构成了联欢活动的南表演台。来自河南一个武术学校和北京市三个区县的2502人在南表演台集结,用“发光球”等道具,为广场中心区的主题表演和中心联欢搭建起一个动感十足、气象万千的大背景。

  在精彩纷呈的联欢活动中,这个美丽绚烂的“背景板”是如何“画出”多姿多彩又和谐统一的背景底色呢?

  10月1日下午,天安门广场内的观礼台在阅兵结束后稍作调整,就变成了一座长方形阶梯式的表演台。来自河南登封鹅坡武术学校和北京市三个区县的2502名联欢群众陆续抵达,为最终的联欢活动做最后的准备。南表演区总负责导演赵京生介绍:“我们这个表演区域在整个联欢活动中被称为‘南表演台’,与主题表演和中心联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几个部分之间在意蕴表达上相得益彰,在布局结构上相互支撑,在艺术呈现上相映成辉!”

  “远观和谐大气,有机统一;近观处处有细节,哪里都生动”,这是“最美背景板”最突出的特点。联欢活动中,主题表演区光影屏拼出的小树苗在希望的田野上越长越高,开花结果时,南表演台上一片闪闪发光、勃勃生机的梯田跃然纸上;当光影屏拼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徽,金色和蓝色的丝带汇聚成地球时,南表演台出现两条代表“一带一路”的光带交织飘动。赵京生说:“这两条飘动的丝带,有大的视觉冲击。从内容传达角度来看,‘一带一路’的意向吻合这个篇章最终的大主题。既要准确传达我们的中心思想,也要符合艺术呈现,让它更写意和浪漫。”

  “最美背景板”的第二个特点是接地气,首先是人员构成接地气。

  小学生:参加这个活动我觉得很光荣……

  曾经参加过40周年国庆活动的阿姨:时隔30年,再次回到第一线舞台上,感触颇深,心情无比激动……

  除了武术学校的学生,北京密云、怀柔、门头沟三个区县的上千名联欢群众来自56家单位,包括学校的学生老师、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年龄段跨越老中青三代。赵京生介绍:“我们的演员,其实并不是演员。学生就是学生,广场舞的阿姨就是广场舞的阿姨。演出本身是情绪的外放,是发自内心的表演,传递出最真实的情感,是真正的喜悦。”

  如何引发共鸣,怎样贴近群众?饶子龙导演告诉记者,除了“本色演出”,连联欢群众手里的道具都直接来自生活。

  胡同里纳凉用的扇子,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踢的毽子、打的沙包,甚至直接把老鹰捉小鸡、跳皮筋这些游戏搬到了天安门广场……这些承载了童年回忆的玩具和游戏,仿佛穿越了时光,带我们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饶子龙说:“因为扇子本身就是群众表演中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老百姓秧歌经常用。但表演不是扭秧歌,而是创新了表现方式。在《花儿朵朵向太阳》歌曲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打沙包、踢毽子等环节,这是我们童年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玩过的游戏。我们的想法首先是让演出过程更加自娱化、自由化,提升群众性,也让大家感受到在舞台上不仅仅是舞蹈或者艺术的形式,更多的是把生活中的乐趣在舞台上进行重新整合,是一个童年的缩影。”

  “最美背景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主题表演区和中心联欢区共用同一个区域,这个170米x35米的南表演台就是这2000多名联欢群众唯一的“立身之处”。换句话说,他们全程参与了90分钟的联欢活动,其间没有停顿和换场,也无法频繁更换道具。手持旗、发光球、荧光手套、挑竿风筝、花球……联欢群众需要用最少、最简单的道具,传达出最丰富的内容。

  饶子龙导演举例,北京三个区县联欢群众手中的“带长穗绸带的花球”就充分阐释了“一物多用”的妙处:“既有花的浪漫表现形态,长飘带也有空间感。花球抛起来的时候,就如同烟花在绽放。当花球和花穗脱离的时候,下面的红绸,就变成了一个飘舞的彩带,是一种献给全国人民的代表幸福健康的‘哈达’,也如同藏族同胞的水袖飘舞。所以说,道具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具,而是承载了不同的舞蹈符号和民族属性。”

  从“国庆1949—2019”的醒目标幅,到流光溢彩的中国结;从山水相映的美丽中国到仰望银河灿烂星空;从华灯初上的旖旎都市到蝴蝶飞舞的浪漫田园;从《北京我的爱》绽放出的幸福笑脸,到《男儿当自强》比太阳更闪亮的万丈豪情……“最美背景板”上的每一幅画面都铺满了“我和我的祖国”这一背景底色。

  赵京生说:“无论是大创意还是小细节,无论是大背景还是小情怀,‘我和我的祖国’就是我们最生动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