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明年迈出第一步:实行中央调剂制度

2017-11-02 07:1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了2.3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6.7%,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1.5亿,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0.8%。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进程,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也日益加重。尤其,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和劳动力的流动加剧了地区间养老基金负担的不平衡。为了解决地区间基金的“贫富不均”,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的呼声日渐高涨。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要求,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也在记者会上回应表示“明年就会迈出第一步”。在昨天(1日)的例行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明确,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要从实行中央调剂制度开始。到底什么是“中央调剂制度”?这个制度将如何在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养老保险的负担?为何选择这个制度作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渡?

  提到人口老龄化,大家直接的反应就是养老金的收支压力又增大了,因为交保费的年轻人和领退休金的老人之间的比例又降低了。但对于专家和学界来讲,迫在眉睫的压力,其实在于不同地区间基金的贫富不均。

  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黑龙江某市,缴费人数为26.8万人,领取待遇人数却达到29.7万人,当年基金缺口就超过30个亿。作为现阶段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最困难的一个省份,黑龙江全省整体的抚养比已经降到1.3:1,而全国抚养比最高的广东省,比例仍高达9:1。人口结构差异,尤其年轻劳动人口外流,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因。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此前表示:“现在养老保险是省级统筹,各省之间差异比较大,高的省份,能够保障50个月的支付,特别困难的省份,当期收不抵支,累计结余也基本上用完。”

  要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可持续,提高基金统筹层次,一直是改革的大方向。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此,尹蔚民在十九大新闻中心的记者招待会上回应——明年就要迈出第一步,“因为国家比较大、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老龄化的程度差异非常大,实行全国统筹后,运用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互助共济。现在,养老保险基金每年大概当期结余4000多亿,累计结余4万多亿,可以支撑16个月的发放。”

  同时,尹蔚民提出,“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就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路上要迈出的第一步。通过调剂,在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养老保险的负担。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再次明确了时间表:中央调剂制度将在明年先实行,“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措施,准备明年迈出第一步,先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人口结构、特别是人口的流动导致的抚养比差异过大而带来的养老保险负担,调剂余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发挥养老保险制度互助共济作用。”

  卢爱红解释,这项制度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核心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地区间基金不平衡问题。简单说,中央调剂就是各省按照当期基本养老金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划拨,将这部分资金收缴上来,由中央统一建立调剂基金,然后根据每年各地养老金收支进行调剂和统筹。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中央调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风险,具有再分配的性质与作用,体现了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互助互济性,“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剂。比如某个地区,调一定比例到中央账户上去,再按照一定额度发放下去。通常是按照退休人数的多少,每个人发一定的中央调剂金补助。由此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再分配,确保有缺口地区按时足额发放。”

  其实早在2010年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就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逐步实行全国统筹。褚福灵表示,此次中央调剂只是一个基金统筹使用的初步办法。为何不能统筹一步到位,而选择中央调剂这样一个过渡性政策,褚福灵解释:“首先我国社保管理在各地实际实施中,缴费年限、缴费率等存在碎片化、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要想向全国统筹迈进,上述标准首先要统一,“制度要逐步统一,主要指缴费制度和待遇的计发办法。现在看,全国并不是完全统一,尤其是单位缴费费率。有的地区按20%交,有的地方按14%交。在计发方面,也应当逐步统一,包括一些发放项目、比例,也需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各个地区在一个标准下,才能体现调剂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信息系统的统一和完善,则是建立中央调剂制度和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另一基础条件。褚福灵说:“通过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由基层数据向省级数据的集中,这个至关重要。什么叫统筹调剂?必须知道这个地方征收了多少、结余了多少,现在来看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我们在测算调剂基数和额度方面就失去了基础。在这些方面,还要做好工作。”

编辑: 周倩云
关键词: 老龄化;养老保险;统筹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