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师者黄大年:有学生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2017-07-13 07: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记者刘柏煊 于中涛)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又到毕业季,吉林大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拍照留念的毕业生。然而,在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毕业照里,一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好榜样却遗憾地缺席了。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他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生病住院期间,他还在病床上为学生答疑、指导论文、写推荐信。

  黄大年是如何用深沉的爱彰显人民教师本色、培养凝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又是如何用宝贵的生命诠释知识分子的担当,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2016年12月24日晚上8点26分。

  “今天正逢平安夜,这是我从英国剑桥回到长春的日子。在平安夜和圣诞节到来之际,大家一定要玩得开心,让周围关心你的人高兴,让他们和你们永远地在一起……”学生周文月接到黄大年发在群里的祝福语音,明显感觉到老师的声音不如印象中饱满有力。平安夜对于黄大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7年前回到祖国就是在这一天。此后,和学生们一起过平安夜成为惯例,而唯独在去年,他缺席了,“我到ICU病房看老师,老师当时就说,他不希望因为他生病耽误我们过平安夜和圣诞节,他还是希望我们快乐。”

  黄大年快乐的源泉之一,就来自于见证学生的成长。他在随身携带的电脑里,为团队的每一名学生都建了独立的文件夹,里面放着他们交上来的读书报告和学习笔记,甚至还有为他们“私人订制”的人生规划。学生周文月说:“黄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培养,都是针对他的个性展开的。他说每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他来把关。”

  有学生喜欢数学和编程,黄老师帮忙搜集资料;有学生对无人机感兴趣,黄老师出钱给买航模、还资助考取无人机驾照。在学生们心中,黄大年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辈”、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但让学生周文月出乎意料的是,当她把“出国深造”的意愿透露给黄老师时,却遭到了老师的反复“试探”,“一开始我跟他说出国的时候,他问‘有没有打算回来’,然后我说‘先出去再说’,后来他又问我‘还回不回来’,我告诉他‘回来’,他说‘对,这就对了。’”

  周文月至今还记得,当时老师的脸上瞬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当她知道了黄大年在英国十八年的海外经历后,顿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前往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并逐渐成长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带领一支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300人“高配”团队开展科研工作,成就斐然。但在2009年的平安夜,他抛下名利、舍下衣食无忧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国。他生前曾说:“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回来参与建设。”

  这句话里到底有多少挣扎和切断退路的果断,或许只有黄大年自己知道。他放弃了英国伦敦的高级别墅,把车子索性直接扔在了停车场;他让妻子卖掉了苦心经营多年的两家中医诊所,抛下了还在上学的女儿,仓促登上了回国的航班。以至于多年后黄大年回忆起当时回国的情景,用的词是“落荒而逃”。

  “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周文月说,这是黄大年自勉的一句话,这句话也为他的诸多学生和同事确立了人生坐标。在他的感召下,一批在海外颇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先后回国,为祖国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黄大年却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依旧是“老师”。三伏天里,他让学中医的妻子给学生们熬绿豆汤;雾霾来了,他给学生们准备口罩;甚至有学生没找到对象,他都要帮着牵红线。别人问他,照顾得太细会不会显得婆婆妈妈,黄大年则说,国家太需要人才,现在多用点心,他们中就有可能出大师、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学生马国庆说:“黄老师对我们的关怀真的不一样,他说有学生的地方就是我的家。这也是为什么黄老师去世了以后,黄老师的学生、包括团队成员一个都没有走。”

  黄大年舍得在学生身上花大把的时间,对自己却吝啬得很。身为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黄大年自己却不是院士。学校多次催促他申报,他却总说,精力有限,名头的事不重要。在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任波的眼里,黄大年心静如水,从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他说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从不干只是挂名的职务,我要做就必须倾尽我的所有把它做好。”

  作为黄大年的第一届博士生,7年时间的相处,马国庆说自己早已“将黄大年看作父亲”,连手机屏保都是与黄大年的合照。“妻子不会嫉妒吗?”记者反问。对此,马国庆却不无骄傲,“我那天跟我妻子说,我把人生当中除了我父亲以外俩最重要男人(的照片),在手机上给放着;我要把黄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教给我的孩子。”

  如今,博士毕业的马国庆已接过了老师的教鞭,教的课程正是7年前黄大年传授给他的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连教室都没有变,在吉林大学地质宫的529房间。正如秘书王郁涵的感叹,“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因为黄大年的回国,人生轨迹都改变了。”

  今年1月8日,曾经日夜无休、如上了发条般不知疲倦的黄大年,因病不幸离世。学生们在他的遗像旁,特意摆上了他生前经常当饭吃的烤玉米,然后一个个跪倒在地,哭成一片,说“黄老师,您终于不用再熬夜了”。

  黄大年,用他“心有大我”的精神点亮信仰之光,照耀着更多人踏上了报国之路,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砥砺奋进的价值航标,“……用你们的智慧回报父母家人,回报社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师者;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