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央台打造融媒体典范 《中国声音中国年》 新媒体云平台传温情

2017-01-27 08:3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7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再有十几个小时,农历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一年的忙碌在今天可以暂时放下。辞旧日,迎新时,在今天,孩童有真挚的期待,成年人,有蓦然回首的感慨。

  过去一年里,你愿记住什么,感激什么?来年的蓝图要如何变为现实?细数一年声音,盘点国人记忆,今天12点到18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文艺之声、中国交通广播、中国乡村之声将并机播出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猴年的最后一个下午,与您一同辞旧迎新。

  记住一年的方式有很多种,在除夕这天用一整个下午梳理国家声音、关注天南地北普通人的年节,这是国家电台的方式。在《中国声音中国年》总导演魏胜利看来,无论是这一年里的集体记忆还是最平常的个人命运,节目里要呈现的,都不外一个“情”字,“《中国声音中国年》本来就是要突出声音,这一年最感人、最动听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声情并茂’,今年的节目我们做足了感情戏,会有一些很温情的东西在里面,用很小的视角来聚焦普通人的情感,我们特别做了一个语音征集活动。”

  激情、温情、亲情与恩情,《过年了,我想对你说》这一板块引发各地、各行各业听众的参与,最终浓缩为6组对亲人朋友、对事业、对祖国的肺腑之言。入选者不论音色,只在真挚。注意听,没准还能和熟悉的声音不期而遇。当然,除了这样小概率的“熟悉”,大概率的熟悉也一定有。

  总导演魏胜利介绍,今年的《中国声音中国年》,延续了去年的多元组合、多彩呈现。节目直播的六小时里,随时打开收音机,很快就能听到相对完整的小片段,在一线逻辑的串联中坚持“小而精”的组合,这是广播节目才有的忠实伴随。在各式小版块中,魏胜利个人最偏爱的,是《乡音乡情》,“它把东西南北中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年俗都介绍出来了,听音识城市,你听了这一段,你把这个城市最经典的声音都听到了,比如听西安的钟声,羊肉泡馍的吆喝,秦腔的声音,而且你能听出西北人豪爽的性格特征,每个单元都是这样的。每个5分钟都要耗时半个月左右打磨。”

  查干湖冬捕,粤港的老火靓汤,川渝的火锅。一年的盘点中,有家国的宏大叙事、地域的风情画卷,而归根结底,一切都是关于中国故事的点点滴滴。寄托于六小时节目中,有人期待听到荟萃2016年大事件的“年度声音”,而对节目主持人之一苏扬来说,能边听节目边“喊红包”,就很好,“去年和今年,从形式上讲,主要差别是加了视频,以往埋头话筒前就可以了,现在你要注意抬头,这个变化是很大的。去年我就是操作播出平台,今年不但要操作,还得有交流有动作,是个挑战。我个人最期待的是喊红包的环节。”

  去年的6小时节目里记录下了1552万人次的大声呐喊,微信喊红包的热闹,广播人并不陌生;其背后对技术尤其是网络带宽的要求则一度让广播人心生畏惧。腾讯云互联网总经理答治茜说,这一点,恰恰是腾讯云的特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除夕喊红包活动是微信公众号新媒体与广播电台传统媒体实时互动的典范,也是互联网+广播的新思路。腾讯云作为腾讯多年技术能力积累的出口,具备业界领先的语音识别、弹性计算、内容分发、微信安全等技术及产品服务,我们将与微信语音一起鼎力支撑此次除夕喊红包活动。也希望腾讯云与微信可以帮助更多广播电台逐步实现全媒体平台转型上云的任务。”

  《中国声音中国年》的新媒体尝试远不止于语音参与节目和“喊红包”。央广新媒体副总编辑王健表示,今年的节目中,新媒体不是锦上添花式的参与,而是实打实的半壁江山,“《中国声音中国年》是从去年开始树立的品牌,从一开始,这个品牌的关键词就是‘融合’,一方面的融合是全台多个频率组成团队去做节目,另一个融合是垂直的,传统的广播和新媒体的融合。一开始导演组成立的时候,新媒体组就是深度介入,甚至从早期的策划开始,所有的团队都在考虑,我们在新媒体端怎么呈现、在广播端怎么呈现、在新媒体端和广播端之间怎么打通桥梁。比如这次《中国声音中国年》的直播,除了广播直播,我们还在做视频直播,通过央广网、央广新闻客户端、爱奇艺和新浪微博一直播,改变了过去通过单一通过声音渠道传播的形态。”

  春节节目众口难调,既能出新,又能叫好,更是难上加难。今天下午的六小时,但愿有只言片语能在岁末的烟花中慢慢消散。12点,电波中见。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中国声音中国年;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