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中国足球报告发布:亏损严重 根基不牢 配置失衡

2013-11-30 07:29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记者王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94年,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新纪元,首届甲A联赛轰轰烈烈拉开了战幕。2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顶级职业联赛早已经改名叫做中超,而联赛的整体商业价值和营收水平,也都今非昔比。

  不过另一方面,也许20年确实已经足够让一个孩子成长为一名青年,20年对于一个职业联赛来说也着实可以算一个不短的阶段了。但是,和欧美足球强国联赛动辄近百年的历史比起来,差距还真不是一星半点。所以,用来形容联赛属性的“职业”二字,有时候确实有点名不副实。

  为了把这20年来中国职业足球走过的道路进行一个梳理,昨天,网易体育召开了中国足球发展论坛,在会上发布了2013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球迷研究报告,以及中国足球职业化指数。通过对里面数据的解读,来对中国职业足球的产业化现状,来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1994年,刚刚起步的甲A联赛,把整个联赛的商业赞助权益,全盘承包给了国际管理集团,承包费用是120万美元。考虑物价变化因素,相当于如今的2190万人民币。而今年的中超联赛,仅仅万达集团支付的联赛冠名费用,就有6500万人民币。这样的数据对比,仅仅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如今职业联赛的商业价值增长,今年中超联赛的整体收入达到17.8亿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之后,是二十年前的17倍,年平均收入增长率,高于我国同期的GDP增长率。所以可以说,足球产业的发展速度处于各行各业的前列。

  不过足球产业巨额的收入增长,并不等于足球俱乐部可以实现盈利,网易副总编辑颜强表示,这是由于中国足球产业的收入构成,还处于不正常的状况之中。

  颜强:6家俱乐部,有14家处于亏损状态,只有恒大和辽宁盈利,在2013年中超俱乐部的整体营收状况是亏损2.6亿人民币。按照欧洲人的方法来讲,职业联赛的收入分为三块:媒体版权、以门票为主的比赛日收入、第三部分才是商业赞助。三者之间的配比应该是451,媒体版权百分之四十,比赛日收入百分之五十,商业经营百分之十,但在中超,这个比重一直是811甚至910,商业赞助收入还是主体。

  另一方面,颜强还指出,由于中超俱乐部的球迷服务水平不高,再加上中国足坛过去几年的环境不好,我们的联赛目前缺少老资格球迷,这是联赛根基不牢的表现,也是商业开发的缺陷。

  颜强:成为球迷不到十年的占到了86%,而最近三年成为球迷的将近四成,都是反赌扫黑之后的新球迷,只有14%的球迷属于坚持了十年以上的老球迷,这样的数据既让我们感到欣喜,也让我们感到遗憾。因为我们如果观看欧美联赛,最让人羡慕的现象就是祖孙三代一起去看球,最长的祖辈观看一个俱乐部的比赛,都会超过四十年五十年,他们的存在和积累,是一个联赛,一个国家职业足球发展和传承最根本的基础。而我们传承在很多时候消失了,为什么我们让这些人离开了中超的看台?因为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服务。

  归根结底,中国的职业联赛目前还算不上真正职业,在中国足球职业化指数报告里,中超联赛的职业化指数,目前只有51.9分。种种现象和数据表明,职业化虽然已经二十年,但不管是联赛整体,还是俱乐部个体,我们都还没有走出专业时代行政指令的阴影。不过在中超,也有像广州恒大这样职业化指数高达90.8分的个例,这家俱乐部近几年来的成功历程,恰好说明了职业化对足球发展的重要性。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还是足球的管理体制,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怎么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是政府决定资源配置还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咱们现在的中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说的,政府不能管的事情,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必须要撤出来,真正让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就是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归根到底就是两点,一是足球管理必须是社会管理,另外就是市场化运营。由市场支配了资源配置以后,我们市场里的潜力创造力都会发挥出来。中国人做足球绝对是有潜力的。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任芳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