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北风“急救”北京污染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新闻纵横 > 正文

中国足球训练症结:联赛体系缺失 教练员零薪酬

2012-12-19 07:27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问诊足球根基(二):走出低训练水平陷阱

  中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记者王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所有关于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名言警句里,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确,青少年球员的训练水平和成长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足球竞技成绩的高低。

  跟足球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青少年球员的数量要差上好几个档次。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小球员们面对的还是训练水平不高、成长环境压抑的青训体系。苗子不多,环境不好,要想多培养出类拔萃的职业球员,无异于缘木求鱼。

  初冬的下午,在位于潍坊市郊的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里,200多位9到17岁的青少年球员们正在进行训练。众多球队当中,U12年龄段队伍最引人注目。他们的主教练是昔日的甲A明星唐晓程,他的训练课很热闹,让这个原本阴冷萧条的下午有了些许温暖活泼的味道。

  唐晓程:足球场是一个快乐的东西,我们中国的孩子要像老外的孩子一样,开发他的思维,主要是感觉快乐。在中国教育上,孩子的思维可能压制的比较多一些,在欧洲和南美,让孩子的思维开放,教练员的要求到位了,可以让他自己去发挥一些东西。

  唐晓程的执教能力,得到了许多圈内人士的好评。但是像他这样优秀的青训教练,在国内却屈指可数。我们的教练整体水平应该如何提升?不少外籍教练都提出了相同的建议:训练不能单纯追求时间和次数,强度和针对性才应该是重中之重。鲁能足校总教练巴博萨来自葡萄牙,有十几年的青训工作经验,在中国也已经工作了一年多,他认为除了训练理念的差距之外,青少年联赛体系的缺陷和球员培养方式的偏差也是中国足球青训的大问题。

  巴博萨:中国这边训练时间特别长、训练量特别大,一周训练六次,而且每天都将近两小时,这在欧洲是不可能的。足球需要热情,尤其是青少年,对足球更是需要足够的热情。我们这里没有青少年联赛,联赛都是赛会制,没有一周一赛的联赛,比赛打的也少。孩子一年到头都在学校,远离家庭,缺少家庭温暖,从另一个方面也影响了孩子对足球的热爱和热情。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刘明霄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