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11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1月份,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未来经济又将如何前行?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比上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看来,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疫情冲击和经济恢复的角力之中,而最新公布的这一连串数字背后串起的正是中国经济在逆境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付凌晖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生产和需求继续回升,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市场发展活力在增强,民生保障也得到加强。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是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的集中体现。”
  生产的恢复面在扩展,平衡性在改善。41个工业大类行业当中,超过七成行业实现增长,前期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支撑比较明显,近期消费品制造业也在稳步回升。需求回暖态势在巩固,而且内生性增长在持续提升。限额以上的通信器材类商品销售增长四成以上,还有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也在两成以上,说明消费带动的作用从前期以基本生活类消费增长支撑逐步恢复到正常的以升级类消费带动为主。也正因此,付凌晖认为,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常态运行,相信全年保持一个较好的增长水平是值得期待的。
  付凌晖说:“从11月的主要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增长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因为无论从生产还是需求,都是在稳步回升的。从下阶段来看,全年中国经济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明年经济运行有不少有利因素,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可能性较大。此外,由于今年的基数较低,从速度上来看,增长可能会比较快,但是并不说明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世界经济增长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我国消费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付凌晖认为:“从下一阶段来看,消费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因为我们看到,近些年消费贡献对于经济增长占主导作用,内需当中消费的贡献是比较突出的。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到常态化的增长,消费仍然会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引擎。”
  需求回升,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就业民生保障有力。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5%。但是,11月份物价数据(CPI)同样显示,呈现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负增长。对此,付凌晖回应,猪肉价格的下降,一个是由于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恢复,供给得到了提升;另一个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比较高。从未来发展来看,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会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付凌晖说:“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整个市场需求都在扩大。从市场预期来看,11月份的制造业PMI当中,出厂价格指数位于景气区间,比上个月有所提升,说明市场对价格的预期还是看好的。今年的粮食实现了丰收,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加上生猪产能的恢复,猪肉价格也出现了下降,这对价格的整体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各地及时推进保供稳价的措施,有利于价格的稳定。”
  11月,民间投资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2%,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付凌晖表示,这说明市场投资的活力在增强。同时,从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来看,无论是制造业PMI还是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都创年内新高,说明了经济运行稳步恢复的态势得到巩固和提升。
  付凌晖说:“前期我们看到,在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来看,经济运行逐步由政策的带动向市场内生增长在转变。”
  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8%,比上个月加快了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了14.9%,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付凌晖将进出口形势保持改善的原因归结为三方面,首先随着中国的复工复产,生产的稳定增加是中国面对外部需求变化的重要支撑点。同时,在疫情冲击下,国外一些供给受到影响,但我国由于供给的稳定,有效弥补了全球供应链上的一些堵点和断点。此外,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外贸的便利化,也有助于外贸的稳定。
  付凌晖说:“从下一阶段来看,中国生产供应的稳定在全球来看优势是明显的,在疫情条件下,有利于助力全球的抗疫,也有助于满足外部的市场需要。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恢复,进口也有望增加。未来中国进出口形势仍然保持稳定的基础条件是具备的,但是也要看到,在疫情的影响下,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稳定外贸还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