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相信大家都看过哈利·波特电影里猫头鹰送信的场景,可以说是“人在家中坐,信从天上来”,而最近一条新闻却让这样的场景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当地时间8月31日,美国亚马逊公司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批准,可以运营其Prime Air配送无人机,成为继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和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之后,全美第三家获准运营无人机送货的公司。巨头们纷纷进军无人机领域,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去年8月,亚马逊向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提交了测试送货无人机的申请书,表示前期送货将集中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且包裹的重量将在5磅或以下。

  亚马逊表示已经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并提交了详细的证据,以证明其无人机送货操作是安全可靠的,将使用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认证,开始测试客户交互服务,目标是30分钟送达。

  其实早在2013年,亚马逊就推出了Prime Air业务,将无人机引入物流领域。但在当时这个新的概念还是让不少人感到疑惑。其中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公开表示:“通过无人机运送物品,我得说,杰夫·贝索斯(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很乐观,甚至过于乐观了,不过有这样的梦想倒还不错。”

  而美国民众也疑惑丛生,华盛顿居民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新奇的想法,不过没法确定到底能不能成型,我是说如果货物特别贵重但是扔到了别人的头上,或者送到了邻居家怎么办?”

  事实上,亚马逊并不是唯一嗅到其中商机的公司。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在去年四月获得了在美首个无人机商品配送许可。除了科技巨头外,相关初创公司,比如Flirtey,也已经进行了相关测试。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徐勇表示,企业纷纷在无人机领域探索,是因为目前无人机配送属于行业顶端技术,代表行业技术力量的最高水平。徐勇说:“无人机配送对快递行业来说是一个顶端的技术,也是一个新的配送方式,可以解决一些边远地区、一些特殊地区的情况。”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外卖、物流配送的运输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利用无人机进行配送,以突破地面运输的限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在物资运输压力剧增、无接触配送需求暴发的背景下,无人机展现出的灵活、便捷、安全、高效等配送价值令人瞩目。

  除了国外公司在无人机领域不断探索之外,中国公司也不甘落后,顺丰在2012年就已经提出了其无人机配送计划,并于2018年获得了国内首张航空运营许可证。此外,京东也进行了相关建设,2017年在西安航天基地建立京东全球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中国邮政也已经成功完成了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苏宁、菜鸟等物流企业也在该领域纷纷布局。无人机配送相比传统配送方式优势在哪?其中存在哪些发展瓶颈?

  旋翼轻轻转动,产生向上的推力,随着一阵“嗡嗡”声,无人机垂直向上升起,“夹抱”物品轻盈划过系统预设的一段距离。这样的场景在我国一些山区地区已经实现。

  目前,无人机在我国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两类,一种是多旋翼小型无人机用于末端配送,另一种则是载重更大、参与物流运输的大型无人机。

  苏宁物流研究院副院长凌云飞告诉记者,与我们生活更为贴近的其实是多旋翼小型无人机,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短距离快速配送,相比汽车运输,无人机可以去任何没有道路存在的地方。凌云飞表示,农村、山区地区地势复杂、快递订单密度相对较低,采用无人机配送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送效率。凌云飞说:“一个快递员开车四五十公里,但是只送了两单快递,这个成本是比较高的,而且对快递员来说,车辆的油费相对于城市地区成本是比较高的,时效方面也会比较差。因为山区的道路一般比较曲折,直线距离跟道路实际距离来看,一般成倍数关系,如果无人机在这些地方应用,它就可以飞直线距离。”

  据艾瑞咨询,2019年人工智能+物流的市场规模为15.9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其中配送环节的市场规模为1.9亿元,预计到2024年超过10亿元。这一系列数字都显示出目前无人机领域充满了想象力。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美国的亚马逊还是中国的企业,都面临着商用难的问题。而之所以难,首先是因为无人机面临一定的技术瓶颈。

  凌云飞表示,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多旋翼小型无人机目前的载重大概是3-8公斤不等,飞行的距离是10-25公里不等。随着包裹量的增多、包裹自重的加大,为了满足需求,无人机换代升级将带来成本的提高及较高的起降条件。凌云飞说:“大部分快递的件量还有均重是逐步在增加的,如果突破8公斤、25公里的上限,其实无人机的成本会有一个大幅的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以及无人机对起降条件的要求都会大幅提升。多旋翼(小型无人机)它可以做到垂直起降,一般情况下要有一个相对比较开阔的空间,上方不能有大树、高压线,或者比较高的楼房。(起降场地)半径10米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距离。”

  如果说技术的瓶颈可以通过研发的推进而解决,那么对于无人机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监管环境。从我国的政策方面来看,我国低空领域还没放开,现在只是局部试点,无人机物流暂时还未能大面积展开。凌云飞表示,根据民航局相关规定无人机使用需要实名登记,同时进行航线申请,在飞行前需提前备案。“在申请空域的时候,首先要求的是不能在军区划定的禁飞空域的上空,不能靠近航线,也不能在机场附近,尽量要远离高铁站,不能在高压线附近,还不能在人口密集区域的上方。所以这些限制条件决定了目前在城市地区大范围应用还是有一些限制的。”

  可以说无人机物流在我国还处于商业测试阶段,尚未真正运行。徐勇告诉记者:“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未来是有发展空间的。我们现在主要瓶颈是应用场景的问题,在城市、在现有的情况下,(无人机物流)可能还是不太适用,一是效率低,二是安全性,这是一个大事。如果使用无人机,我们操作不当会引起很多交通事故,引发一些其他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