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1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为规范个别竞赛在组织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工作。为什么家长热衷于让学生参加竞赛活动?要想实现竞赛和招生不再挂钩,还要做好哪些工作?

  在印发的《通知》中,要求各竞赛主办单位全面开展一次自查,对以往获奖项目的真实性、独创性进行复核。要坚决避免参赛项目明显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现象的发生,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

  同时,《通知》还明确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不得将任何竞赛奖项作为升学依据。要继续对本地区(中考)加分项目进行清理和规范,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作为(中考)加分依据。两年前,在教育部发布的试行版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中就已经明确,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多次强调:“所有的竞赛通通不能和招生挂钩。(你想)竞赛就去竞赛吧,但是,和招生无关。”

  2018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减负“三十条”,给竞赛活动加上了“紧箍咒”,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评优、推优及竞赛活动。在此次发布的《通知》中强调,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审核通过的竞赛的管理,严肃查处竞赛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或者经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将从竞赛名单中移除,并不再受理举办单位举办竞赛的申请。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此前也多次强调,竞赛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原则上不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他说:“数量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对学科类竞赛数量要大幅压缩;同时,要求各省也要认真制定区域内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把关,加大查处力度,切实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

  此次《通知》对各省(区、市)也提出了要求,要加强对在省域内落地的全国性竞赛的管理,同时加强对省级竞赛的管理。

  合规的竞赛活动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近两年来,家长们竞相追逐的是竞赛背后的可能性,希望竞赛的名次能对孩子的升学起到一定作用,甚至出现家长代劳的情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教育部门应严格规范学校招生行为,避免学校与培训机构联合进行违规招生。同时,也要完善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储朝晖说:“实际上深层次上还是跟评价体系未能得到有效的完善直接相关。有怎么样评价学生、依据什么来评价学生,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现在大家都还是认可考试分数,显然过于单一,也过于集中,使得大家都想另外一个方法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