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3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王锐涛 许大为 凌姝)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天上北斗,其实近在身边。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一个无限可能的新未来也将扑面而来。从交通导航到防灾减灾,从无人耕作到助力抗疫;从手机定位到手表授时,从共享单车到无人驾驶;从车联网到物联网,从智能港口到聪明钻机……北斗究竟如何赋能各行各业,点亮未来?

  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两台红白相间的雷沃谷神收割机正在田间地头不停地往返穿梭。技术人员路政介绍,在设定好作业距离、耕作面积等参数后,北斗无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便引导收割机进入无人自动作业模式,行距误差不超过2.5厘米。“每台车每天作业150亩以上。从这头到那头应该是300米左右,人根本不用扶,有坑坑洼洼的话,它会根据浮动摆正角度,往前行驶。”路政说。

  长清区农机局局长刘敏介绍,这种无人驾驶小麦收割机还可以通过精准科学的种植方式使土地利用率提高10%,增产达到15%以上。他说:“原来是按斤播种,现在是按粒播种,漏播了就会报警,我们会知道漏播的经纬度。提高了收割、播种进度,长清区由原来的2.0、3.0进入了农机4.0时代。”

  目前,我国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2万台(套),节约50%的用工成本。

  在广西北海市,北斗短报文功能已经成为大家闯海的守护神。北海市海城区海洋局局长罗远权介绍,目前,我国已有7万多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了北斗设备和终端,上万人因此在危急时刻得到及时救助。罗远权说:“渔政指挥中心跟渔业电台都可以掌握渔民到哪里生产。比如台风来临的时候,通过北斗系统,渔政指挥中心可以通知台风什么时候来,帮助渔民避开台风的伤害。”

  不仅赋能传统的农林牧渔等产业,北斗系统也快速融入新技术领域,一个个“北斗+”正向我们加速走来。其中,北斗+5G搭配得尤为精彩。

  在江苏南京、南通等地,利用5G+北斗,一种全新的“车内信号灯”项目已经上线,服务覆盖1600多个路口。中电莱斯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贲伟说,使用这一系统,天气再恶劣、环境再复杂,也能够准确了解前方路口交通信号,从而避免走错车道、跟随大车闯红灯、路口急刹车等情况的发生,而且还会大大助推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目前的无人驾驶车辆上路测试,主要通过加装摄像头观察获取路口红绿灯信号。运用该技术后,车辆通过车载智能单元获取北斗定位和授时、红绿灯信号,准确作出路口通行判断,还可结合沿途各路口信号灯周期规划最佳路径。”贲伟介绍。

  防灾减灾方面,北斗系统更是本领高强。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架构师张鹏说,利用部署在陡坡、岩石之间的北斗高精度位移监测传感器,就可以实时观测易滑坡山体及危石的变化情况,实现自动化全天候监测。张鹏表示:“它一般数据波动是在正负2毫米之内,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系统误差,说明我们这段时间没有发生位移变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上,北斗当仁不让地冲在前面。武汉在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库存量最高峰达到192吨。如何高效、安全地处置医疗废物?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葛海说,“互联网+北斗”智能监管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医疗废物“在哪里产生、产生多少、由谁运、何时运、运到哪里”的全程可追溯监管。他说:“从司机的识别到车辆的识别,到目标点的识别、沿途线路的识别、重量的识别,把这些全部录入到一个平台上去,进行了融合。所有的数据,保密性、稳定性、实时性要求都比较高。北斗作为国之重器,也就只有它在这个时候可以发挥这种功能。”

  目前,支持北斗系统的芯片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7亿台(套)。在中国市场申请入网的400余款具有定位功能的手机中,支持北斗系统的有近300款;在中国新入网的智能手机中,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使用了北斗服务。未来北斗将与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新基建的建设、运行有两个特色,一个是信息化,一个是智能化。智能化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只有高精度的时间、空间才能(实现)它智能化的特点。我们的北斗恰恰是提供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精准要素的基本服务能力,可以全面地服务新基建的建设,赋能新基建的发展。”

  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元喜表示,2019年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南亚、西亚、东欧、非洲等地得到成功应用。杨元喜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已经把北斗带出了国门,北斗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的国家大地控制网都用上了北斗,北斗为这些国家提供的服务性能不比其他系统差,所以在这些国家还是得到了很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