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1月14日消息(记者朱敏 见习记者雷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日前,“长江白鲟灭绝”的消息引发全社会唏嘘。近些年,不仅白鲟,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长江珍稀濒危物种的状况也令人揪心。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今天(14日)在武汉召开研讨会,探讨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的情况。眼下,长江珍稀濒危物种的情况怎么样?为了它们的生存,我们还应做些什么?

  2019年年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发表论文称,根据模型计算,中国长江特有珍稀物种长江白鲟预计在2005年-2010年时已灭绝,这一消息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长江白鲟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再次成为一场灵魂拷问。很多人担心,这是不是意味着长江的很多物种会出现大灭绝问题?危起伟表示,根据调查来看,形势严峻。危起伟说:“整个长江鱼类的种类有448种。其中,有375种是淡水鱼类,有8种是洄游型鱼类,有38种是河口区的定居(鱼类),27种是外来的。我们在2017年-2018年采集到314种鱼类数据,占长江鱼类总数的70%,有134种在过去近两年没有采集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信号,(没有采集到的)接近我们总数的1/3。”

  “长江女神”白鱀豚在2007年已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中华鲟在我国黄河、珠江、闽江及钱塘江等河流已经基本绝迹,仅长江有一定的自然繁殖群体。针对中华鲟的保护,危起伟建议:“要尽快落实中华鲟的保种工程,特别是要启动三峡水库和海洋的保种工程。我们建议借助一些人工干预的措施,做养殖工船,能够协助中华鲟的洄游和生长发育,包括三峡水库的养殖基地、环保型的网箱等都是有设计的,(希望)能够尽快启动。我们建议能够先进行一些亲本放流,根据很多物种的经验,放流能迅速恢复它的自然繁殖;还可以利用一些生物技术,比如在细胞水平进行生殖细胞的遗传多样性的恢复和保存。此外,我们建议,把航运和自然江道分开,(在长江故道)搞一个新航道,使荆江水域基本上为水生生物所用。”

  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表明,洞庭湖、鄱阳湖中长江江豚的数量分别约为90头和45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数量仅约500头,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的年均下降速率为13.7%。不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介绍,在人工繁育方面,近年来,江豚的人工饲养繁殖取得了突破,丰富了人们对江豚的了解,为野外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王丁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养了20多年,都非常成功。2005年,第一头长江江豚已经繁殖成功,而且它现在长得非常健康,而且它已经参与了子二代繁殖。2018年第二头也繁殖成功,目前也生长良好,人工繁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而且在2016年,在一个很小的网箱里也繁殖成功,现在已经三岁多了,长得也很好,这为长江江豚的保护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在人工繁育取得进展的同时,江豚的种群迁地保护工作推进顺利,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长江天鹅州故道,江豚不仅能够存活,而且能够自然繁殖。王丁说:“2017年国际捕鲸委员会科学委员会的年会中一个报告里指出,目前资料表明,极度濒危的长江江豚,在三个迁地保护区已经实现了成功繁殖,其中一个也已经有足够的数量可以依托部分个体支持其他保护区的建设,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是有效的。”

  长江白鲟的悲歌呼唤着更多保护行动落地。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通告,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以上区域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暂定为10年的常年禁捕。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表示,实施长江全面禁捕是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先手棋。“防止白鱀豚、白鲟十几年看不到的悲剧重演,是目前的迫切任务和使命担当。长江禁捕前无古人,目前整体推进顺利,10多个省市近28万渔民为长江大保护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我们要保证渔民退出后稳得住、过得好。我们管理部门要管得住、管得好,这样才能对得起28万退出的渔民,不辜负全社会对我们恢复长江生态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