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记者车丽 王利 杨守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都是常见的高值医用耗材。近年来,高值医用耗材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国务院办公厅今年7月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治理高值医用耗材乱象,要求降低虚高价格、严防滥用。国家医保局吸收“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的经验,推动地方探索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安徽、江苏两省率先选择部分品种开展试点。目前成效如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如何实现“破冰”?

  今年7月,安徽省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试点)实施方案》,对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产品开展集中带量采购,采购量分别为2018年度两类耗材采购量的70%和90%。安徽省医保局局长金维加表示,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组套分组法”,形成可比的价格体系。他说:“筛选出了脊柱类的材料和人工晶体,把这两样筛出来,按照组套的设计,组套再可比,否则就不可比。不同组套之间可以进行比价,可以进行比质量,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谈判了。我就谈一个组套的价格,一定保证既能完成一台手术,又能把价格降下来。”

  7月30日,安徽省带量谈判议价工作完成。骨科脊柱类总体平均降价53.4%,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人工晶体类总体平均降价20.5%。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万勇表示,自8月16日起,安徽省18家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谈判价格,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万勇说:“安徽省2018年的高值医用耗材的采购量是50多个亿,骨科将近占了4成。8月16日到11月15日,18家省属医疗机构采购谈判产品合计的总金额是3233万,节约资金大概2745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物资设备处处长孙邦浩算了一笔账,截至11月底,安徽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来,共为医院节约资金500多万元。孙邦浩说:“给我节约资金596万元,不然这么多资金我要付出去,给病人优惠了220万。按照省医保的要求带量采购不低于80%,我们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上脊柱外科的使用量达到了94.83%,眼科使用占比为80.56%。”

  对于企业而言,以价换量,也得到了实惠。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销售经理孙武明提到:“降价50%肯定会影响收入。(不过)它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降价,它会给我们留一部分合理的利润空间。带量的话,就是以量换价,其实对企业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企业)在量方面肯定是增加的。”

  在江苏,则成立了由省157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组成的省阳光采购联盟,分别于7月31日、9月29日,聚焦心脏支架、起搏器、冠脉球囊、人工晶体、人工髋关节等5类高值医用耗材,涉及381个品种,开展两轮联盟带量采购。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局长周英表示:“两轮谈判下来,节约资金9亿多元,同时患者的负担大幅度降低,医院的负担也降低了,我们医保基金也有一定空间的结余,群众在这件事情上的获得感还是比较强烈的。”

  其中,支架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为51.01%,最大降幅66.07%;起搏器中选品种平均降幅15.86%,最大降幅38.13%,包含了进口、国产、高价、低价不同品种,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南京患者徐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因窦性心律伴窦性停搏,需要植入起搏器。10月9日他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正好赶上了降价的福利,原价43500元的起搏器降价后为34100元。徐先生说:“开始我还不知道,医生在做手术之前跟我们讲,这次我们来得好,正好第一批开始降价,便宜9000多元。”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吴素玲提到,仅从10月1日至10月10日,南京市第一医院采购使用带量产品支架64个,为患者节约了40多万元。吴素玲说:“医院其他部门根据医保的要求,制定一些医院的相关政策,在对其合理使用进行监督的同时,我们会给予支持,鼓励病区使用中标产品,能让我们这次降价更多地惠及病人。”

  国办印发的《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今年年底前,全部公立医疗机构要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将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完成第一批重点治理清单。国家医保局将在更多地区、更大范围推动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