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记者张闻 李行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1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的目光汇聚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广场内有2.7万受邀群众坐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目睹了盛世庆典。入夜,观礼台变身成为群众联欢的主舞台。第二天,如果您经过天安门广场会惊讶的发现,不到12个小时,这里竟然已经恢复到了10月1日前的模样。如何让万余平米的临时观礼台,在天安门广场上如变魔术一般,出现变身再消失?

  2019年9月30日凌晨零点零分,一组特殊的车队从西单附近的35中原址出发,缓缓向天安门广场移动。不仔细看你会觉得有22个巨型的椅子方阵活了一般,在长安街上行走。每个方阵的长度都在35米以上,宽也有足足8.75米。这个占据了半条长安街,延绵1.5公里的方阵,真实身份是庆典当天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可以容纳2.7万观众的临时观礼台。负责项目设计施工的北京建工安装集团副总工程师吴刚说,自己的团队就是要在天安门广场变一次“大型魔术”。“头一天没有,第二天你看到这个观礼台,下午又变成了舞台,晚上又消失了,就像变大型魔术这么一个效果。”

  传统的临时观礼台搭建一般需要十几天时间,但这次北京建工安装集团接到的任务却是5个小时!压力下他们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方案。北京建工安装集团金属容器结构公司党委书记李京金说:“一个柱一个梁那样的搭建时间不允许,正好那个时候在播大国重器,其中就看到了一个航天万山给矿山船厂驮重型设备这么一个车子,从这找到的灵感。”

  在北京35中原址,设计师吴刚指着一辆“特种车辆”给记者介绍了临时观礼台整体移动、整体拼装的过程。“它在运载过程中升起来,升起来以后在路上行走。到了指定地点它就落下去了。这时候车就不承重了,靠观礼台本身的结构来支撑。需要走的时候车再把它顶起来,这样就能实现它会行走的功能。椅子、栏杆、号牌全部事先安装好,到那之后拼好,就可以直接当做观礼台使用。”

  10月1日,中午12点40分庆祝活动结束。下午1点,临时观礼台再次启动“变身模式”,32个座位模块中间拼接上6个填充模块。同时2200名工人进场,将观礼台上2.7万把座椅拆除。下午3点30分,高低两个大舞台完成变身。

  参与拆除座椅工作的刘四钊说,这是一项必须依靠纯人力完成的工作,2200余名工人争分夺秒,确保变身过程迅速、准确、安全。刘四钊介绍:“我们进场开始拆除座椅,5分钟的时间必须要拆除640个左右,辛苦是辛苦。国家这么大庆典能出一份绵薄之力,也激动。当时进入天安门广场第一感觉就是,祖国强大了。”

  如果说拆除座椅的工作以分计算,那么操控特种车辆的驾驶员们则是以毫米在要求自己“倒车入库”的水平。他们把车停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观礼台能否严丝合缝的搭建完成。

  与传统司机不同,这些驾驶员不是在驾驶舱里工作,而是用遥控器来操控特种车辆行进、转弯、抬起、落下。北京公交集团观礼台搭建保障组领队黄惠波告诉记者:“前后的点位、左右的点位;包括整个观礼台最后还得实现三维的就是高低;要拿出尺子跟地面量,四个角的误差跟我们提出来的是5(or 10)毫米。太难的一个过程了,即使是液压的,它也是‘咚’下去了,‘嗖’上来了,它动一下都是厘米级的。”

  经过几个月的高密度培训,来自北京公交集团的60位驾驶员已经可以做到在20分钟内完成定点工作,平面误差不超过3毫米。要知道,这些特殊的司机并非来自一线,他们有的是办公室职员甚至是单位食堂的大厨。为了保障观礼台顺利转场,这些人也完成了向特种车辆精锐驾驶员的变身。

  10月1日,晚22点40分,群众联欢活动结束。临时观礼台的撤场程序随即开启,38个模块要在2点钟前全部撤离天安门广场。

  10月2日,上午9点,广场重新向公众开放,上万平方米的观礼台一夜之间完全消失。巨型的祝福祖国大花篮取而代之,矗立在广场前。

  50个小时,从出现到变身再到消失,观礼台搭建团队的魔术成功了。他们靠的不是“障眼法”,而是中国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