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商务部:中美经贸成果双向互利大体平衡

2017-11-13 17: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首次接待外国元首,也是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最高领导人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在特朗普总统访华期间,中美两国企业家共签署34项合作项目,金额高达2535亿美元,既创造了中美经贸合作的纪录,也刷新了世界经贸合作史上的新纪录。

  这些商业成果是如何谈判达成的?今天就中美此次商业成果谈判的过程、细节、价值和一些外界质疑,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接受了记者采访。

  俞建华向记者透露,此次纳入中美商业成果的所有项目都是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两国都强调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美国内部,是由美国商务部负责项目信息的收集和初步审核,白宫专门组成跨部门协调机制做进一步审核;在中国由商务部等部门、地方政府共同对项目进行严格把关。可以说完全符合商务谈判的规律,“在最后阶段,中国商务部我本人和美方同事,我们花了半天时间就项目中哪些能拿到领导人见证签约的仪式上去,又做了最后的把关。事实上我们最后做的是减法,凡是一方有争议的,我们都会把它从单子上拿下来。”

  对于有质疑认为中美经贸成果是中方对美方的单方让利,是不对等的开放。从成果清单上看似乎中方对美方的开放力度更大,而中方对美方仅是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商务部副部长俞建华回应说,成果双向互利、大体平衡,谁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谈不上单方让利,“首先中国作为最大的出口国,我们不能跟出口好、进口不好的邪风,这种观点不科学。有些项目是企业跟踪了多年,是按照市场原则企业自主做出的决定。这次两国元首重要会晤,其实是企业借助‘东风’谈成了跟踪多年但没有谈成的项目。如果算上双方企业在特朗普访华期间自行签署但未纳入签约仪式的,双方商业成果规模还要大得多,应该要接近或超过2800亿美元。”

  中美能源石化领域的合作是此次商业成果的突出亮点。以往美国只对盟国和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出口能源,而随着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的变化,中美在美国液化天然气输华领域取得突破。由中石化牵头参与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旦实施可在当地创造约7万个就业岗位,也可为中国每年减少8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也有人认为,此次经贸成果许多项目都是“存量”,不是“增量”,很多属于意向性项目,时间跨度很长。对此俞建华认为,这些商业成果中既有贸易性项目,也有投资类项目,有些是即期实施的,有些要分阶段推进,但都是企业投入巨大时间精力,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比如阿拉斯加项目,就是美国阿拉斯加州谈判团队在中国待了一个半月最终达成的协议;而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和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合作项目,更是经过十几年的酝酿,此次借元首会晤的“东风”,才能“瓜熟蒂落”。

  针对有人认为,一些成果是对以往已达成成果的“再包装”,俞建华说,中美两国在项目收集过程中,已经排除了那些“再包装”的项目。一些项目或许此前达成了初步共识,此次最终敲定,比如波音飞机采购协议。一年前的订婚是个好消息,一年后双方举行了婚礼,谁说不是好消息呢?所有的项目都是拍脑袋拍不出来的,包装也包装不出来,“我们要做大中美利益的蛋糕,让中美的命运和利益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做大蛋糕就是要一笔买卖一笔买卖地做,一项投资一项投资地投。同时我们还要妥善处理好两国的经贸摩擦,现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双向投资,每年规模已经超过7500亿美元,这么大规模的双边合作,存在一些磕磕碰碰正常,我们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有出路。”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商务部;中美;经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