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多家国企曝出债券兑付危机 业内称可探索建立违约债券转让市场

2017-01-24 18: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24日消息(记者张明浩)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长期以来,债券违约事件,在国内债券市场一直很少见。即使出现一定的“兑付危机”,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总会在关键时刻介入,救助陷入困境的发行人。这其中,国企债券更是存在“刚性兑付”的神话,被认为有政府隐形担保和兜底,安全性极高。

  不过,近两年债市暗流涌动,这一情况正在悄然改变。就在去年(2016年)末,东北特殊钢集团、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以及四川煤炭产业集团等在一个月内接连曝出“不能按时兑付债券,造成投资者或债权人无法收回投资”的兑付危机,而它们当中不少企业本身为国企或是经历了国企改制。

  业内人士认为,国企“刚性兑付”神话破灭是债券市场打破刚兑、迈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在债券违约渐成常态的同时,违约债券处置的配套制度也亟待完善。

  2016年年末以来,东北特殊钢集团、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以及四川煤炭产业集团等国企在一个月内接连曝出债券兑付危机。申万宏源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介绍,2016年,不论是违约债券数量还是发行主体和违约规模等方面,债市违约风险都呈现大幅提升态势。

  范为表示,2016年整个债券市场违约79只,违约金额403亿,增速非常高,比2015多220%,而其中不仅有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甚至是央企,其中国有企业违约比例占比最高,达到400亿的40%。按照目前的违约概率,预计2017年可能会有100只左右的债券、500亿左右的金额出现违约风险。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企债券一直存在“刚性兑付”神话,被认为有政府隐形担保和兜底,安全性极高。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指出,这样的担保和兜底本身就不合乎市场运行规律,“政府担保本质上不妥。在合同层面,地方政府作出的行为代表了地方老百姓的共同意愿肯定是不对的。”

  据了解,我国债券市场的第一例国企违约发生在2015年4月,违约的发行人是电力设备制造商保定天威。如今,随着中国制造业和建筑业发展步伐放缓、重创钢铁和煤炭等行业的现金流,债市违约现象正在加快发生。

  范为表示,虽然我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等,但执行效果欠佳,已有多个违约事件出现信息披露不及时的情况,“有很多在信息披露上没有完全充分和透明。债券市场分成利率品种和信用品种。信用品种本来就有一定的违约概率,2014年以前,基本上都是靠行政手段处理违约风险,因此给市场一个错觉,认为债券市场是刚兑,不会出现问题。一定要强调在信息披露上以及信用评级方面的工作。信息完全披露、评级充分披露后,对市场减少一些因为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违约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部分违约债券已完成兑付,但违约债券整体处置情况仍不容乐观。此外,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认为,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违约处置机制尚未建立,评级独立性、信息透明度不高、受偿环境不佳等暴露出债券违约处置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债权现在有明确规定,是由资金管理人和托管人负责解决这一类纠纷,如果存在信息披露不实,证监会应对他们进行处罚,由此产生股票持有人和债权持有人受到损害的,那么应当依法进行惩处。”

  2017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阻碍企业信用状况改善,产能过剩行业将出现长期分化现象,部分低质量企业仍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信用风险暴露逐步显性化。范为说,债券市场可以探索建立违约债券转让市场,“类似于坏账处理的体系来处理。因为我们在2000年把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剥离出来进行转让,债券违约本质、各银行贷款违约是一样的,也应该可以通过转让不良资产处理的方式进行消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应当健全我国信用债保险产品和加强我国信用互换市场建设,通过逐步取消对投资者准入的相关管制,逐步激活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交易功能,增加市场流动性。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国企;债券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