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北风“急救”北京污染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新闻晚高峰 > 正文

[2012反拐系列报道]买方免责、追诉时效使拐卖追责陷困境

2012-12-31 17:32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12月31日消息(记者马文佳)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新年将至,中国第二个国家反拐行动计划即将开启。距离2007年12月公安部成立“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时间。从官方到民间不断推进的“打拐风暴”,随着第一个国家反拐五年计划的结束,留下的思考仍在继续。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人贩子”的刑罚最高可判死刑,但对于买方只要不阻碍解救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事后的惩罚虽然无法弥补当事人遭遇的伤痛,但是对于拐卖的严惩已经成为各方的呼声。关于追责,还有哪些问题尚未完成?今天播出《2012反拐系列报道》第三篇《血泪追责记》。

    “没人帮我,也不知道谁能帮我

    被拐者命运多舛 

  今年33岁的王保玲,瓜子脸圆眼睛,整体感觉是个南方姑娘的身材样貌。在她带有贵州口音的言语中,会不时冒出几句河南方言。9岁时她被邻居从老家贵州毕节,拐卖到了相隔2000公里的河南鹤壁。她的人生也因为这次拐卖,不断的被拉入谷底。

  王保玲:很近的邻居,她就给了我一个香蕉,跟我说,你跟我走吧,待一个礼拜我就把你送回来了。她还交代我不要和爸爸说,要是他们知道了就不会让你出去了。

  这个被家人称作“燕子”的小女孩,就这样跟着一位熟识的邻居阿姨,离开了从小长大的村子。在几经周折之后,她被卖到了河南浚县的一个陌生村庄,有了新的父母和名字。

  直到现在王保玲对“他们”的称呼还是“养父母”而不是爸爸妈妈。读了两年小学之后,她也就不再上学,平时在家做农活。后来王保玲在村里上了户口,但是在那个家,她是始终个外人。

  王保玲:我那养母什么都没给我做过,我都不知道我什么时候生日,看着一起去干活的那些小姑娘,她们妈妈对她好,给她们煮个鸡蛋什么的,我看到都特别难受。

  王保玲说她记不起太多在养父母家的童年生活,觉得始终好像没人把她当成一个孩子,自己也就这样长大了。几年后,养父母家因为翻盖房子欠了钱,就打算多要些彩礼把王保玲嫁出去。一般在农村愿意多掏钱来提亲的,常是有身体残疾的或者难找老婆的人。

  王保玲:那时也没人帮我,也不知道谁能帮我。我那个养母就骂我,我想不开就偷喝人家的农药,喝了两瓶也没死,还不如那时候死了呢。

  说到这,从王保玲瘦弱的身躯中,发出了一声绝望的叹息,后来她嫁到了邻村,丈夫不去打工也不种地。在经常没有缘由的打骂中,她生育了两个孩子。在痛苦婚姻中挣扎了10多年的王保玲去年终于离婚,但她辛苦带大的两个孩子都判给了丈夫。

  王保玲:孩子今年大的十一了,小的九岁了。我就说一点都不公平,来到养父养母这一边,两个孩子也离开我了,我什么都没有了。

 

    [2012反拐系列报道]母亲寻失散孩子 坚持24载不放弃 

    拐卖会让一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发生怎样的改变?在艰难的寻子路上,什么才是父母可以信赖的希望灯塔?《2012反拐系列报道》第一篇《漫漫寻子路》。 

    [2012反拐系列报道]健全收养制度 给被解救孩子一个家

    在打拐中被解救的孩子,如果查找不到亲生父母,都将被安置在福利机构,不能被家庭收养。那么,这些孩子们能否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呢?《2012反拐系列报道》第二篇《宝贝想回家》。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邹佳琪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