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北风“急救”北京污染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新闻晚高峰 > 正文

2011年少儿图书市场火爆 专家建议培养更多年轻作家

2012-01-26 18:07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1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11年,实体书店的接连倒闭让人忧心。然而,开卷图书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少儿类图书销售的增长速度达到11.6%,对市场上行的拉动作用非常大。在纸质图书受到严重冲击的今天,为何少儿图书市场依然火爆?

  开卷图书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书店图书零售市场年度同比增长率为5.95%,而少儿图书的增幅远超平均值,达到11.6%,成为拉动图书市场上行的主力军。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薛蕾指出,少儿的阅读习惯加优秀的少儿图书,造就了蓬勃的少儿图书市场:

  薛蕾:对于少儿来讲,他们的阅读习惯还是依赖于纸质的图书的。现在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另外一方面从出版社来说,很多出版社近几年对少儿图书的研发实际上做得挺好的,它可能能及时借鉴国外一些比较优秀的少儿出版的理念,甚至引进一些品种,自己开发一些优秀的品种,需求和供应两个角度都做好了,市场的增长可以说非常合理、非常自然一个结果。

  薛蕾介绍说,在少儿图书中,系列图书更加畅销,另外,少儿畅销书与娱乐媒体也实现了良好互动。

  薛蕾:比如三毛日记系列,冒险小虎队系列,系列图书的运作方式是目前少儿市场的主流。此外它和其它产业的联动也非常明显的,比如我们看到近两年少儿网游的发展,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

  少儿图书市场的火爆让人欣喜,但是火爆的市场是否能掩盖本土少儿图书创作的单一?

  张先生的女儿今年9岁,他说自己给女儿挑的书大都是进口图书,本土原创少儿图书可挑的不多。

  张先生:其实你有时候看看我们的动画片你就知道,我们的动画片宣扬的一些都是很幼稚,很偏颇,很不能够提升,为孩子将来一辈子的心理或人格,或者什么打下正确的途径的,不是过于浅薄就是过于严肃。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著名少儿文学作家曹保印也指出,与本土图书相比,进口图书更注重对孩子价值观的引导。

  曹保印:本土少儿读物和我们引进的少儿读物,他们之间差别最大的一个首先是读物的内容本身,引进的这些读物他们往往是弘扬人性的美,因为人性的东西是永恒的东西,人性东西也是没有国界的东西。价值观的引导上是非常明确的。

  有业内人士说,通过观察中国儿童图书市场不难发现,卖得好的儿童读物依然是在公版版权基础上"换汤不换药"的产品,比如中国唐诗、成语、四大名著等经典著作,从黑白本变彩色本,从16开变32开,甚至烫金封面出版,而原创的优秀少儿读物却并不丰富。曹保印指出,中国儿童图书市场很大,但是优秀的本土作家和作品都有些单一:

  曹保印:少儿文学这一块,基本上还是那几个大家都知道的,像杨红樱、郑渊洁和于美娟他们几个人一直在领跑,他们的读物基本上占到了全国少儿文学里面的绝大部分,因此来说我们中国少儿文学市场虽然说市场很大,但是作家却并不是那么丰富,另外他们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把经济效益放到了第一位,新推出来的这些作家的作品往往是成套推出,单行本却很难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因为出版社也不愿意在单行本上花费太多的精力,所以说我觉得更影响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从而让我们的少儿读物市场真正的丰富多彩起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安红丽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