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有网友发现,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道路两旁种植的各类景观竹遭游人恶意刻划。刻划的内容有:某某爱某某一生一世,某某到此一游,还有一些含义不明的图案。这让人不禁感慨:此竹并非景观竹,而是“人文竹”。

  类似的情况在多地都有发生:陕西安康一AAAA级旅游区,竹林里的竹子满身是字;贵州贵阳一公园,几乎“没有一棵竹子幸免”。

  在浙江宁波的一所公园,由于竹子被刻字太多,公园管理方甚至尝试用绿色油漆将刻划的内容覆盖,但由于被质疑色差太大“像假竹子”,相关举措没能延续。

  我们花了好多年来改在文物古迹上刻字作画的坏毛病,现在又用到了竹子身上!在竹子上刻字会不会导致其生长受到影响?作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您真的了解么?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科普作家史军为您作相关解读。

  在竹子上刻划会影响其生长么?

  得看怎么刻。

  史军介绍,竹子属禾本科植物,它的茎中央是一个大髓腔,维管束就排列在髓腔以外和表皮以内,一束一束地分散在薄壁组织内,传输营养基本都靠维管束。

  在竹子表面刻划,会伤及一些维管束,但由于维管束并不只分布于竹子表面,所以如果只是少量的刻划并不会影响竹子的生长。

  但如果刻划后环境发生变化,比如,经历长时间的雨季,竹子被划伤的表面可能会遭到真菌感染,进而影响到竹子的生长。

  另外,如果竹子被划伤的面积很大,比如一个竹节上被刻满了字,刻划痕迹又很深,伤及大多数的维管束,那么竹子可能将无法再通过维管束运输水分和营养,这样竹子会枯萎死亡。

  竹子不是树

  竹子生长速度非常快,长起来之后特别高大,甚至比普通的树木更高。于是我们约定俗成将竹子比较多的地方称之为“竹林”。

  然而,竹子却不是树。

  竹子和树最大的区别是它们维管束的构成是不一样的。树的维管束在树皮上,树皮是连成一个圈的,简单来说,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管道都像一个圆桶一样箍在树干上。

  而竹子的管道是分散开的,分布在主杆的不同的部位。它的构造更像一些禾本科的草本植物,比如狗尾巴草、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管道都是散生的。

  每一棵竹子都不是独立个体

  您可能会认为,每根立在地面上的竹子都是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有着独立的根系;每个竹笋破土而出,都是新生命的诞生。

  但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史军说,其实竹子的大部分主干在地下,从竹笋到竹子的生长,相当于植物的一根枝条伸长了,而并不是一个完整植物体的生长过程。

  所以吃竹笋不用产生那么大的歉疚感,“抱歉,我吃了一棵竹子”,您只是吃了竹子的一棵新芽而已。

  别再往竹子上刻字啦!那是耻辱柱,不是光荣榜!

  或许我们在植物表面写字的热情感染了很多外国友人,在景区被刻字的竹子上、树上也发现了很多外文刻划!这是不文明行为,千万别被理解成需要“入乡随俗”的文化!

  另外,刻上去的字会随着植物的生长保存下去,甚至被植物越举越高。何必为自己的一时之快而在耻辱柱上留名呢?

  竹子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这颗星球上,享受着阳光空气和水。请尊重它,尊重它就是尊重自己。

  监制:郭静

  总台央广记者:富赜

  编辑:杨扬 毕利伟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云听app,搜索《新闻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