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市场上出现了一类宣称能做出“低糖”“降糖”或“脱糖”米饭的电饭锅产品。希望控制血糖或是想通过控糖减肥的人,会比较关注。

  这些锅到底能不能做出更“低糖”的饭呢?吃这些饭,能不能控制人体血糖呢?

  广东省消委会在今年3月到7月,联合佛山市消委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了“低糖”电饭锅商品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大多数检测样品有一定“减少米饭糖类含量”的功能效果。不过,广东省消委会也提示,食用“低糖”米饭不能作为“降血糖”的主要方式。

  这类“低糖”电饭锅,为何能让烹制的米饭更低糖?吃这种米饭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所谓“低糖”或“脱糖”电饭锅,有些是能够烹制某类粗粮,比如说自己能够简单方便地做出一锅发芽糙米饭。还有一些,也是大多数的“低糖”电饭锅,则是宣称,通过“一煮、二沥、三蒸”的“低糖三部曲”来做出“低糖”米饭。

  那么,它们的实际效果怎么样?真的能做出更低糖的米饭吗?

  今年3月到7月,广东省消委会的有关比较试验人员,从线上线下渠道,一共买了20款“低糖”电饭锅来测试,价格从198元/台到1699元/台不等,高中低档产品都有,基本涵盖了市场上“低糖”电饭锅产品的主流品牌和重点型号。

  比较试验重点选取了还原糖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这两项功能指标。

  广东省消委会新闻部工作人员何翎子表示,这两项功能指标行业认可度高、性能代表性强。何翎子说:“还原糖含量主要是表现这个米饭经水萃取后,溶出的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含量。这个数值越低说明这个米饭经水萃取后的糖分含量越低。抗性淀粉含量主要是表现米饭中难以被酶化解,难以消化的淀粉含量。那么,抗性淀粉含量越高说明米饭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得比较缓慢,可以增加一定的饱腹感,帮助减少米饭的使用量。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控制糖分摄入的作用的。”

  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低糖”电饭锅蒸煮出的米饭和普通米饭相比,20款样品中有18款样品的还原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减少,而抗性淀粉含量不同程度增加。

  这样来看,大多数“低糖”电饭锅样品还是具有一定的“减少米饭糖类含量”的功能效果。

  之所以能有这样一个效果,重点在“一煮、二沥、三蒸”中的第二步——“沥”上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解释说,部分还原糖和可溶性淀粉随着米汤跑了。范志红介绍:“它们是先把这个饭煮一下,然后把一部分煮饭的水漏掉,等于扔掉了一部分米汤,剩下的饭再继续煮。它将溶了一些还原糖和可溶性淀粉的米汤去掉了。所以,当然其还原糖含量、总的可消化淀粉的含量是会下降的。并且,因为它的饭煮得比较硬,其消化的比例就会下降。也就是说,里面有部分淀粉没有被人消化,可以穿肠而过。”

  吃了这样更加“低糖”的米饭,人们的血糖就会降低吗?

  还不能划这个等号。

  广东省消委会提示,广大消费者应科学看待“低糖”电饭锅的功能效果,必须清楚,食用“低糖”米饭不能作为“降血糖”的主要方式,特别不能取代有关药物的作用。何翎子表示:“从比较试验的结果看,大多数‘低糖’电饭锅样品具有一定的‘减少米饭糖类含量’的功能效果。但并不等同于食用‘低糖’米饭就直接降低人体血糖含量。必须清楚,食用‘低糖’米饭不能作为‘降血糖’的主要方式,特别不能取代有关药物的作用。‘低糖’电饭锅在市面上关于降糖的功能宣传是容易误导消费者的,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具有降血糖的功能。”

  此外,我们吃饭本来也不是光为了里面的还原糖、淀粉,还得摄取其他的营养。

  而做饭中途“沥掉”米汤这个做法,沥走的不只是糖类,还有其他可溶性成分,比如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很大一部分也都随着米汤一起被除去了。范志红表示,白米中这些成分本来就少,再去掉一些就更是少得可怜,米饭的营养价值就变得更低了。范志红说:“因为B族维生素是溶于水的,就会跑到那个米汤里。所以说,吃这个不是不可以,但是要从别处再把这个B族维生素补回来。否则,长期而言,对健康是不利的。”

  锅是一方面,蒸煮什么样的粮食也很关键。

  范志红指出,不管什么锅,能做杂粮饭,就可以提升主食的营养质量,给控糖带来帮助。他介绍:“一般来讲,如果我们用了全谷杂豆这类食材放到米饭里,那么,煮出来的饭,饱腹感都会提升,它在胃里的排空速度慢了,消化的速度慢了,身体所实际得到的那些淀粉的量也低了,有部分淀粉实际上是没有被我们充分消化的。普通的全谷杂粮、豆类,其抗性淀粉都会比白米、白面要高得多。所以说,我们不考虑这个概念,就用家里原来的电压力锅或电饭锅,只要能做杂粮饭,都可以给控糖、减肥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