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东营12月20日消息(记者柴安东 山东台记者赵国伟 东营台记者赵新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位于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心算好“四笔帐”,给工农业生产做减法,为湿地生态做加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2020-12-20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车半个多小时,采油工人耿国瑞带记者来到一块深入海水的平台。14年前这里打了三口优质的油井,他一毕业就在这里采油,可如今,伴随这个平台的只有海风、芦苇和海鸟。抚摸着仅剩石墩的油井,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地上生态和地下效益的经济账。

  耿国瑞:这上面的采油井口已经切割掉了,也是非常不舍得。为了环保,为了脚下这片湿地,我们如壮士断腕般坚决封井!

  胜利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李增强告诉记者,他们从2018年开始封闭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的油井,几周前全部完工,一共封闭300多处采油区。他说,虽然是先有油田后有保护区,但现在更要算一笔企业责任的生态账。

  李增强:我们感觉到现在平台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像老168的采油平台周围,还出现了非常可爱的斑海豹。

  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站长岳修鹏说,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关键时候,鸟来了,怎么留得住?他们痛下决心,收回了10万亩稻田,还申请到上亿元的政府项目补贴进行湿地治理,他们算的是“还地于鸟”的生态补偿账。

  岳修鹏:鸟类的保护是在咱们当前的第一要务,以后也要保这一方蓝天绿水,让这个地方的环境更美,鸟类来得更多。

  如今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鸟类的独有家园,鸟类品种已经从建区时的187个增加到370个,是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

  山东省东营市市委书记李宽端说,东营因为黄河而生,它的定位是湿地城市,湿地保护就是他们要算的政绩账。

  李宽端:生态的文章做好了,将来东营这个地方的文化旅游产业就会发展起来。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一个没有消耗、没有排放,又能带来就业和民生福祉提升的很好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