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梁明星 安徽台记者钱瑶)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951年,18岁的吴熹加入抗美援朝的主力空军;回国后,他不断深造学习,破解了一个个机电安装的难题,为共和国的制造业作出突出贡献。 2020-10-13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1951年,18岁的吴熹在南京读高三时毅然弃笔从戎,加入抗美援朝的大军。吴熹说,他酷爱读书,但在国家的召唤面前,他明白哪个更重。

  吴熹被编入的正是抗美援朝中国空军四大主力师之一的空15师。各项条件都很艰苦,但飞行员的坚强毅力每天都激励着吴熹。

  吴熹:原来以为飞行员要飞很长时间才能单飞,实际上我们的飞行员真厉害,很聪明也很勇敢,很快他们就单飞了,苏联教官都吃惊!

  1952年5月,吴熹随部队转场到西丰机场。11月的一天, 2000米的水泥跑道因为结冰,无法使用。尽管全师的官兵都出动铲冰,可进展非常缓慢,然而第二天,奇迹出现了。

  吴熹: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都拿着锤子榔头什么工具都有,叮叮当当地敲,一天工夫全部收拾干净。当时我觉得群众的力量真大,老百姓真是支持拥护抗美援朝的。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中国空军刚刚成立不到一年,而他们面对的却是有号称“空中霸王”的美国空军,年轻的中国空军在一次次的生死搏斗中不断成长壮大,并极大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热爱学习的吴熹选择重拾书本,于1957年考取清华大学,学习电气化与自动化,毕业后迅速投入共和国的建设中。几十年来,吴熹参加了许多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知识分子称号。如今,耄耋之年的吴熹依然每天读书看报,他说,学习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习惯。

  吴熹:科技发展非常快,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积极地跟上形势。保卫祖国我尽力了,建设祖国我也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