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新闻报纸摘要 > 正文

增产背后隐忧凸显 丰收亟待降本减灾护航

2013-10-25 0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央广网榆树10月25日消息(记者毛更伟 于中涛)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随着全国秋收进入尾声,多地粮食生产捷报频传,全年粮食丰收已基本定局,粮食生产将实现“十连增”,但记者在吉林走访发现,在丰产增收的背后,劳动力少、种粮成本高、减灾能力差等粮食生产隐忧,今年更加凸显,稳面积、提单产的增粮之路亟待降本减灾护航。13-10-25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尚为音视频播放器

  这几天,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村民樊春学正在忙着收玉米,站在自家地边,望着忙碌地收割机,他给记者算起了产量,26响,增收5万多斤。

  这几年属今年最好了,产量按我们大垧干粮也能达到2万12(斤),去年也就两万来斤。

  按理说,又一年丰收在握,本该高兴。可樊春学还是笑不起来,一是忧心来年的年景,二是这投入产出帐,越算心情越差。他告诉记者,现在种一垧地光雇人的成本就比前两年翻了一番,加上化肥、种子、柴油纷纷涨价,增加的收入被抵消了。

  樊春学:“像化肥,现在老百姓不但使,还多使,现在地里缺少农家肥、有机肥啊!”

  据吉林省农委统计,目前吉林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一成,青壮年劳力不断减少,今后谁来种地、如何增粮已成为了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向天要粮”、“看天吃饭”在吉林仍普遍存在,吉林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梁洪海说,过度依赖风调雨顺给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埋下了隐患,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不断加大。

  梁洪海:“近几年来,极端天气对吉林农业影响是越来越大了!一个是2010年初夏我省高温少雨居于历史前三位, 10年、11年、12年连续三年的冬季出现低温多降水,从历史上来讲也是比较罕见的,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发生的程度越来越强了。”

  极端天气更拷问着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榆树市农业局局长张学介绍说,全市粮食作物总面积560多万亩,灌溉设施只能覆盖粮食作物的十分之一,大旱之年对当地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张学:“现在有很多制约因素,有些乡镇地下水贫乏,没有水,设施农业上不来,第二地下水源丰富的地块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没有实力去购买这些设施。”

  如何应对增产背后的隐忧?吉林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对症下药,连支三招:降本增效,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增加投入,强化设施建设,防灾减灾。三是面向市场,调整种植结构。

  于文波:“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提出要建设发展六型农业的原因之所在,六型农业就是规模型、效益型,生态型、安全型,特色型、智慧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的发展特产业、畜牧业、城郊果蔬设施农业,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周阳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