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日消息(记者孙鲁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近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经过五轮投票,从636部(篇)参评作品中评选产生了18部(篇)获奖作品。其中,小说7部、童话4部、幼儿文学2部、科幻文学2部,诗歌1部、散文1部、青年作者短篇佳作1篇。

站在新起点,如何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自觉承担起满足少年儿童文化需要、增强少年儿童精神力量、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使命,如何用笔为孩子们描绘出新时代的璀璨星空?为此,评委会成员、儿童文学作家、学者展开了进一步探讨。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是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最高荣誉,自1986年设立以来,已评选了十一届。本届评奖从636部(篇)参评作品中评选产生了18部(篇)获奖作品。中国作协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儿童文学奖评委会主任李敬泽表示,获奖作品描摹了中国孩子们纯真而丰富的心灵。“这18部获奖作品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儿童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特点,以丰盛的想象力、清澈的语言,来表达中国孩子的故事。”

获奖小说作品、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的《逐光的孩子》是对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图景的刻写。山区的教师和孩子彼此扶携,互相给予,共同追逐心中的光亮。小说以诗意盎然的语言深情赞颂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舒辉波表示,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活力,保持对孩子的爱、真诚和善意,才能写出真正被少年儿童读者所喜爱的作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精神力量。

“我想比田野调查更进一步,那就是成为孩子中的一员,和他们站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从态度到情感是否真诚,是能够从文本里面读出来,叙述要有自己的腔调,要为文字注入自己的真生命,要使小说有自己的灵魂。好的讲述者呈现出来的文字一定是饱含着、讲述着真实的生命体验和真诚的人生态度。”舒辉波说。

童话类获奖作品《小翅膀》是一部回味悠长的作品,以轻盈的散文之风抵达哲思之境,它追问并确认人类永恒的情愫,唯有爱与勇气是点亮童年黯夜的精神之光。作者周晓枫认为,创作过程也是自己的反思过程,如何维护心底的纯真。她说:“创作童话作品这几年,我深感,是孩子在教育我。无论儿童文学作家有多少天赋、努力和机遇,要想保持自己的创造活力,难度在于保持某种天真。”

科幻作品、吴岩的《中国轨道号》,讲述了从小就立志要飞向蓝天保卫国家的少年,在父母一辈模范的引导下,最终将自己融入伟大的事业,并由此成长为努力、坚守、正直和懂得关爱的新人。而他们所参与的发明和发现,不但会让中国人在太空中画出一条自己的轨道,还将会在更多方面改变这个世界的面貌。作品在保有纯正科幻惊奇感的同时洋溢着童真与童趣。吴岩认为,每个人都与时代紧密相联,作品也应始终保有时代的温度和气象,在执着探寻中获得属于自己的风格。

“科幻作品的特征是什么?创新,要在各方面产生你所不能够预见的东西,作品的形式、内容都要创新。现在变化太快了,你给孩子看100个未来,他才能够到明天去应对第101个未来。这靠什么?靠我们每个人的作品是不一样的,靠我们给这种文体、文类,给这种内容创新,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幻本身也是大有可为的。”吴岩说。

本届评奖评选出的获奖作品,无论是脱贫攻坚背景下的少儿生活,还是励志成长类作品、奇幻作品、动物题材小说,对拓展少儿视野、启迪少儿思维、培养少儿情操、塑造健康人格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出版人海飞表示,未来儿童文学创作大有可为,从题材上来说,不仅要思考如何在已有的题材上实现突破,更多是要用创新的眼光和高度的创作敏感性去发现和书写新的疆域。

海飞认为:“在题材创作上也要进行突破,要开阔我们的视野,像中国的儿童文学,虽然中国是一个海洋陆地大国,但是我们的陆地文学比较多,海洋文学很少,这里面,我们现在写的地球文学多一点,太空里的很少,再有我们的国之重器,这些年国之重器发展非常快,我们儿童文学碰到的非常少,让我们的小孩从小早一点知道一些咱们国家的高科技方面的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作家董宏猷表示,儿童文学的创作要在艺术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在当下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民族的文明、特质很容易被同质化的大潮所淹没。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强调中国元素、中国故事,我们的乡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国的文明,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文学手段,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地去滋润我们的孩子,这样他才能在这个地球的东方作为人类的一员,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