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央广网发 最高检供图)

央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记者孙莹)最高人民检察院10日正式启动中国检察听证网,全面深入开展检察听证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消减社会戾气。今后,检察院举行听证会,也像法院网上庭审直播一样,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APP围观。

通常情况下,进入检察听证程序的案件都是法院终审裁判生效,而当事人还不服,申诉、上访的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10日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草场使用权纠纷,相邻的两家牧民两代人打了22年的官司,最后申诉到检察院公开听证,检察机关如何化解这陈年恩怨?最高检对检察听证又有哪些新部署?

 

拉某和敖某是内蒙古科右前旗的牧民,两家草场相邻。1998年草牧场承包关系调整,两家产生了草场使用权纠纷。内蒙古检察院兴安盟分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包永帅告诉记者,从2019年,拉某的儿子额某向检察院申请民事诉讼监督,到开听证会,检察院多次前往争议草场实地调查、走访草原管理部门、村委会。

记者:开听证会之前你们肯定去过很多次吧?

包永帅:对,我们去过不下5次,每次都是开车去。

记者:离你们检察院多远?

包永帅:将近200公里,但是一部分是土路,非常难走。

记者:这1000多亩草场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能养多少只羊,还是能跑多少匹马?

包永帅:1000多亩地能养100只羊左右,1000多亩地确实以前是申诉人额某这一方一直在占用和经营的草场,虽然不在这个证书里头,坚决不让,想要回来。但是对方也不让,因为他们只有这1000多亩的草场,失去了,他们就可能生计来源都成问题。

2001至2016年间,就敖某与村委会的草牧场承包合同效力问题,经过了法院一审、二审和再审。其间,拉某、敖某去世,二人子女继续诉讼。内蒙古科右前旗水利和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法制室主任育红介绍:“本来两家还是亲戚关系,和睦相处,但后来关系恶化,打架都打到派出所,不仅影响了两家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经营,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个人生当中没有几个22年,一般人能有个4个22年就基本上差不多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

2020年6月,检察院在争议草场现场组织了历时7个小时的公开听证会,邀请当地林草局专业人员、乡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担任听证员。经过听证员、检察官详细解释有关政策标准,深入释法说理,最终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并由工作人员现场打桩、划定了草场界限。包永帅说:“两家草场边界二轮土地承包发证的时候,就有一块是模糊的地方,我们在模糊地界范围内给申诉人一方让了一部分,姓陈一家少要了一些,既不违反法律规定,也不违背原审判决的结果,最后就通过我们循序渐进长期的工作,和解工作做成了,双方都满意、都接受了。”

一场持续20多年、跨两代人的纠纷得到彻底化解。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说:“检察机关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案件,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司法的公平正义。”

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厅长徐向春多次主持类似的听证会,解决“硬骨头案”,但是普通听证周期比较长。最高检率先在12309信访场所开展简易公开听证。徐向春说:“从3月份开始做这项探索以来,到现在每一个接访日,我们是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一周4天接访,每一天都有简易听证,现在总共有50多件了,简易化解率达到80%以上,很多都是现场息诉罢访。”

截至目前,检察机关采纳多数听证员意见的案件占比达到81.8%,2020年听证后纠纷化解率达到83.7%。最高检检委会副部级专委万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检察听证工作质效,努力让每一次检察听证会都成为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规范听证员选任,细化不同类型案件的听证会流程,加强检察听证室建设和中国检察听证网建设,提高检察听证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服务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以检察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