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看似邮票大小的几张白色小纸片,实际上却是危害极大的致幻类新型毒品。近日,成都海关连续查获两起利用国际邮包走私新型毒品LSD致幻剂入境案,查获毒品LSD致幻剂共计105张,净重2.2克。

LSD致幻剂,主要成分为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是一种半人工合成致幻剂,无色无味,极易被人体吸收,致幻性强,持续时间长。不法分子将预先印好的纸张浸进LSD致幻剂溶液,制成与传统邮票大小、颜色近似的成品,因此这种毒品又被称为“邮票”。和传统毒品相比,这种新型毒品犯罪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新型毒品(央广网发 成都海关供图)

3月26日,成都海关在从境外寄至成都的邮包中,查获藏匿在点心盒内的邮票状纸片12张,经鉴定为LSD致幻剂,净重0.23克。缉私部门根据投递信息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3月29日,成都海关在同一寄件人寄至成都的邮包中,再次查获LSD致幻剂93张,净重1.97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

成都双流机场海关缉私分局缉毒科民警告诉记者:“这种东西不是用传统的邮票来藏匿,而是把毒品做成很像邮票的形式,所以社会上的那些人就给它起个名字,叫‘邮票’。具体的大小比我们看到的邮票小一些。一版一版印刷好的,像邮票一样,主要是会产生幻觉。”

据介绍,成都海关查办的这两起案件,利用大数据信息,精准比对邮件信息,从而发现了这两个高风险的国际邮件。缉毒民警说:“主要靠大数据的分析,通过以往案件的规律,利用这些条件进行摸排,发现这几个从境外过来的快递风险很大,嫌疑很高,就提前去做布控,就查到了。”

这几天,济南、广州、天津等地海关连续查获毒品走私入境案件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根据新闻报道,这些毒品,有的化身“邮票”“身体乳”,有的藏身于夹心饼干中......这也给缉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缉毒民警介绍:“之前很多是采取人来携带,藏匿方式很多,有夹藏在行李箱里、鞋底,甚至是吞到肚子里。一般是被犯罪集团控制的人把这些毒品带进来,相对每次的量就比较大,可能是一公斤或者两公斤。但现在尤其是疫情以后,国际航班特别少,这个渠道就不是很通畅,更多的是以快件或者邮寄的形式。

与传统毒品不同的是,新型毒品“邮票”贴上皮肤就能被吸收,常以口服方式摄入,无论是放进水里、饮料中还是贴在舌下,只要有同等剂量就具有同样效果,且难以觉察。10微克就可产生明显感觉,50-200微克便可出现幻觉。吸食者在服用30-60分钟后会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瞳孔放大等反应,2-3个小时后产生幻视、幻听、幻觉,判断力、自控力变弱或消失,过量吸食会导致严重后果。有专家分析,境外流入、皮肤吸收、专门盯准青少年,是“邮票”这种新型毒品呈现出的几个特点。

缉毒民警也表示,如果年轻人没有特别强的防范意识,很容易对新型毒品上瘾。“它会让你看到的东西,是根据你心里深层次的欲望幻化成的一些东西。这个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特别大,可能觉得特别好玩,它就是一张像纸一样的东西,纸上面有的还会印上花纹、卡通形象,各式各样。年轻人如果这方面意识不强,也不会意识到这是在吸毒,这是一件危险性很大的事情。”

长期从事禁毒研究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文君曾通过媒体呼吁,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型毒品正在悄然“伪装化”传播蔓延,亟待引起关注。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教授徐昕对中国之声表示,他在代理毒品犯罪类案件时发现,新型毒品的类型多,且犯罪成本较低。

徐昕指出:“新型毒品的类型多,所以这类案件会比较频繁发生。第二,这种类型的案件争议会比较大,因为新型毒品往往是最新被界定的,以前可能是合法的,或者以前法律没有规定。第三种情况,这种毒品的生产销售数量可能比较大,而且据了解,化工合成其实比较容易,成本不高,利润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