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科学院发布大气灰霾研究进展

2017-03-01 19:01:00来源:央广网

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和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贺泓研究员(央广网记者 黄光辉 摄)

  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记者黄光辉 潘毅)中国科学院今天召开大气灰霾研究媒体通报会,集中介绍中科院在大气灰霾追因溯源、数值模拟、预警预报、监测技术、控制技术、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和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贺泓研究员介绍说,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的研究,一是针对重点区域开展外场观测,建立了京津冀天地空一体化的立体观测体系,对气象参数、污染物、颗粒物浓度成分和粒径等开展了长期观测研究。开发了空气质量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对我国大气污染实现了卫星业务化监测。二是对大气灰霾形成机理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机动车尾气生成颗粒物过程的模拟研究,发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灰霾形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成二次颗粒物。三是自主研制大气环境监测设备,研发了激光诱导荧光探测系统、大气臭氧激光雷达、大气细粒子激光雷达等一系列先进科学仪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是自主开发大气灰霾预报预警模式,发展了大气灰霾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五是研发大气灰霾控制系列前沿技术。贺泓强调,精准治霾需要加强针对性,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一线大城市应把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放在突出位置,城郊乡村重点治理“小散乱污”企业。此外,排放分担率高的重型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应该放在目前重中之重的位置。港口城市应加强船舶排放污染的控制。建议大力研发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严控农业区特别是城郊区无序的秸秆焚烧。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通报了大气灰霾模拟与预报预警技术。王自发介绍说,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一直突出自主创新,围绕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预报预警需求,加强大气环境动力学研究,自主研制了我国自己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以此三维大气环境数值模式作为研究的核心手段,量化众多物理化学过程的综合作用,解析不同来源和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其相对贡献。中国科学院研发了世界上首个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EMS),为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南京青奥、北京APEC、9.3阅兵及G20峰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为各地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集中治理以灰霾为代表的复合污染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大气灰霾研究媒体通报会上,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国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的研究进展;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陈运法通报了灰霾污染物控制前沿技术研究进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建国通报了灰霾监测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制主要进展;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程天海介绍了灰霾卫星遥感技术及阶段性成果;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陈运法通报了灰霾污染物控制前沿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 朱琪
关键词: 中科院;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