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调查人员详述:首例股市信息优势操纵案 内有多少乾坤?

2016-04-11 00:0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记者 柴华)去年以来,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股市里各类花样翻新、甚至跨地区、跨市场的操纵类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成为投资者们的“新痛点”。也正因为如此,证监会开展了“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执法行动的重点之一就是针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集中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等操纵市场行为”。

  就在周五,证监会在每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一宗“信息操纵伴随信息披露违法及内幕交易案”。在这起案件中,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朱德洪与私募机构上海永邦合谋,利用信息优势连续买卖、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交易,从而影响“宏达新材”股票交易价格。多手法操纵、多股操纵、内幕交易、超比例持股……等多种违规手法交织在一起,也使得这个案子成为了证监会处罚的首例利用信息优势操纵案件。

  新型的操纵案件自出现之日起就被投资者深恶痛绝,而这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操纵案背后,究竟有哪些更多的故事警醒着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们呢?央广记者柴华走访证监会深圳专员办调查人员,为您揭开行政处罚背后的复杂案情。来听报道:

  上世纪90年代末庄股习气浓重的时候,“顶级”操盘手层出不穷,“庄家”曾经是那个A股乱世里最热门的词汇。现如今,吕梁、唐万新、罗成这样的人已经被滚滚的改革大潮掩埋,新型的操纵案件往往勾连庞杂,各种手法相互交叉,操盘账户与幕后“老板”之间的关系也更难发现。宏达新材一案中,最初的线索来自交易所实时监控系统。证监会深圳专员办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交易所在监控过程中发现,上海和杭州地区,有一部分账户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频繁地进行倒仓。而且这些账户的交易行为具有趋同的特征。同时交易所发现“宏达新材”的股价明显偏离了大盘和它同行业的其他股票,明显振幅比较大。另外,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中高管先后有三次大规模的减持行为,而且它减持完过后,还频繁地将其他持有的股票进行质押和解质押。

  操纵股价端倪隐现,调查人员们快马加鞭,据此核查了遍布十几个城市的超过100个股票账户,最终确定了50多个账户。也恰恰是这散落在各地的个人账户揭开了私募机构上海永邦操纵股价的资金来源。调查人员表示,在本案中,正是去年前半年火爆的民间配资市场为上海永邦提供了资金:

  调查人员:我们调查发现,上海永邦先后从杭州某个投资管理公司配资使用了40多个个人账户。这些配资账户的资金实际上主要来源于宁波、温州、台州等浙江地区的私营企业主。配资公司中间是根据它设定的警戒线和平仓线控制风险。这种资金的杠杆比例比较高,一般是1:5,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9。就是你10万的资金的话,它可以配给你90万。

  钱是别人的,买卖股票的账户也不是自己的,在这个庞大的操纵链条上,枪手和幕后老板完全不认识,要说操纵手法,的确是比以前的案子高出了几个段位。不过,能配给你1:9这样大胆的比例,对资金的回报要求也是不低的。所以,对于幕后的操纵者来说,一切的成败基于两点,“股价上涨”和“吸引散户接盘”。那么,怎么推动?拿什么吸引?这就不得不讲到合谋的另一方“宏达新材的实际控制人朱德洪”了,他可是个“找题材、讲故事”的高手:

  调查人员:在资产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运作下,往往伴随着美化包装、虚增业绩,甚至为了迎合题材和热点,人为打造适合的资产以供上市公司收购。像在本案中,2014年1月份以来,一开始说要收购一个园林公司,这个时候想的是一个“美丽中国”概念。到后来因为也是心急,各方面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做,做得不成功。后面又转向上海一个叫“千年工程规划设计公司”,就是所谓的“智慧城市”概念。再到后来还有一系列的比如手游、医院、网络医疗平台,这些东西它也都是进行了一些探讨。

  根据调查人员介绍,本案中的上海永邦董事长杨某东坦言,之所以选择和宏达新材实际控制人合作,“重要原因也在于看重宏达新材有重组概念”。而这样一套完整的资本运作产业链,实质上就是赤裸裸的“里应外合”式新型“坐庄”。而朱德洪为什么愿意成为这个“里应外合”的关键一环呢?证监会深圳专员办调查人员表示,牛市周期中,上市公司大股东高位减持意愿强烈,使得这样的合谋易发、多发:

  调查人员:近年来,受行业周期、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许多上市公司面临巨大的业务转型压力,另外,上市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还普遍面临着“谁来接班”的问题。在本轮牛市周期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高股价的诱惑下,高位减持甚至直接将上市公司当壳资源卖掉的意愿强烈。在运作过程中,无论是为了减持股份,还是为以股份作为对价收购资产,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都有着强烈的拉升股价的愿望和动机。其选择与市场机构合作,以大宗交易方式将股票减持给私募机构管理,之后分享收益成为其所谓的“划算”选择。此举一方面可以规避现行法律法规关于禁止上市公司高管、股东短线交易、减持窗口期限制的监管,并能为后续操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此类违法模式相对隐蔽复杂,涉案当事人往往报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心理。

  证监会一纸《行政处罚通知书》,朱德洪和上海永邦等涉案主体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根据调查人员介绍,因为宏达新材的被调查,加之去年下半年来市场连续下跌,上海永邦等私募操纵方已经损失了3000多万元。不过,骨感的现实是,其背后体现出的新型操纵模式,也就是私募机构以“市值管理”为名与有“需求”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合作”,在目前的市场里已经暗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而作为普通投资者,特别是只能靠公开信息判断公司投资价值的散户们来说,如何才能在鱼龙混杂的市场里规避这样的“新庄股”呢?调查人员最后为您支几招:

  调查人员:作为投资者还是要关注公司的业绩本身,进行理性投资,实际上不要去听一些所谓的消息。比如说我们这个案例里涉及到的美丽中国、智慧城市概念,以及去年以来比较热的移动医疗、手游、互联网+、工业4.0……一些战略性的东西,它在短期来说更多的只是投入,而且要大量投入,要培育市场,不可能很快就兑现成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完全脱离它的基本面和经营实际,去追求这种热点、题材、概念,绝大部分都是不靠谱的。

  主持人:历经十个月的调查后,证监会决定对“宏达新材”实际控制人朱德洪累计处以360万元的罚款;同时,对上海永邦、上海金力方及相关当事人处以5万元到600万元不等的罚款。而在这期间,宏达新材原本在2015年6月3日搭上了“分众传媒借壳上市”的大船,然而被立案调查终于使得这笔买卖也成了泡影。

  而“首例利用信息优势操纵案件”以当事人们被“顶格”处罚而告一段路,多多少少让广大股民们顺了口气。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证监会表示,该案的查处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董监高划定了醒目的红线,也郑重提醒市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编辑: 付若愚
关键词: 首例;股市信息;操纵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