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北京:家庭无力照料残儿收住年龄调至10岁 减轻家庭负担

2017-08-15 07:14:00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家庭无力照料残儿收住年龄调至10岁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社会知晓度的逐步提高,养护专区有望迎来更多的儿童入住 本组摄影/本报记者 蒋若静

  

  残疾儿童的照料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其所处家庭,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让不少家庭倍感沉重。为进一步发挥市属福利机构服务社会的保障职能,市儿童福利院率先开展市属福利机构社会化转型改革试点开门办院,去年11月,市民政局官网发布《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收住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申请登记的公告》,本市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可申请入住市儿童福利院。公告发布至今已逾9个月,但市儿童福利院收到的咨询电话只有44个,且目前只有一名3岁的残疾儿童符合条件顺利入住。

  为了让政策惠及更多残疾儿童和家庭,上月,市儿童福利院收住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工作小组决定,将残疾儿童年龄上限从7周岁提高至10周岁,市儿福也将对前期因年龄问题无法顺利入住的家庭进行回访。但费用问题也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业内人士提出希望,望继续提高残疾儿童的补贴水平,出台相关的专项福利政策,以减轻家庭和机构负担。

  现状

  市儿福率先开门办院

  残疾儿童有偿入住

  作为2017年市民政局的68个工作要点之一,今年本市开始实施儿童福利院社会化转型改革试点,按照社会化模式设立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打造残疾儿童康复示范中心,面向社会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短期托养、康复护理、技能培训等服务。

  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曾在2017年民政工作大会上表示,儿童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原本只限于院内的孤残儿童,今后的服务范围要逐步面向社会,通过设定一个新的对外服务的实体,向家庭内的有同样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服务。

  救助困境儿童是民生要务,全国各地民政部门纷纷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始着手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本市也不例外。在承担现有职能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发挥市属福利机构服务社会的保障职能,市儿童福利院率先开展市属福利机构社会化转型改革试点。根据2016年11月份发布的《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收住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申请登记的公告》,市儿童福利院率先向部分社会家庭敞开大门,本市家庭无力照料的残疾儿童可以申请有偿入住。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探访

  养护专区设30张床位 约6名护士照看10个孩子

  位于海淀区清河镇的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是市属孤残儿童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设计床位500张,主要收养本市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三个城区0-3周岁的弃婴及6岁以下的孤儿。目前收养的儿童100%具有不同类型的残疾,其中重残率达到84%,包括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听力、言语残疾及其他复合残疾等。

  本着“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更好地服务家庭无力照料的残疾儿童,去年市儿福专门成立了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养育专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经过半年左右的筹备,去年年底完成了开区筹建、设施配备、收费标准、工作制度等相关文件的制定,以及员工岗前培训。收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去年11月,700余平方米的“收住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养护专区”正式向社会开放。

  有意向入住的孩子,首先会由专业人士进行全面的前期评估,包括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医疗情况、用药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家庭环境与家庭支持能力等内容,评估之后符合入住条件的,缴纳相应费用后孩子将入住该养护专区。

  这个单独的区域占用了特教楼的整个四层空间,大约700平方米左右。其中有四个儿童居室,共设置了30个床位。与儿童居室相间隔分布的,有两个儿童活动区,里面放置了各种玩具,以供孩子们玩乐。此外,浴室、水房、污物间、配餐室、配药室等功能间一应俱全,能够满足孩子们的日常照料所需。

  在护理人员配备问题上,据该养护专区的护士卢亚娟介绍,尚需根据入住孩子的数量以及孩子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确定,大约会按照0.6:1的比例配备,换算过来,也就是至少有6名护士照顾10个孩子。在走廊的墙上,还贴有一份“社会儿童养育区工作流程”,晨间护理、吃饭、喂药、玩游戏、午休、午检、晚间护理、入睡等多项流程都对应着相应的时间表。养护专区还规定了每天护理工作的重点,比如每周二要剪指(趾)甲,每周三做床位消毒,每周四要给玩具消毒等等,不一而足。软硬件兼备,只待更多的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入住。

  仅入住1名残疾儿童 4名护工24小时照料

  今年3岁的可可(化名)是第一个入住该养护专区的残疾儿童,在养护专区内,北京青年报记者见到了可可。专门负责照顾可可的护士杨亚娣正在为孩子翻身、整理衣服。小儿大脑性瘫痪、喉软骨软化、重度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让他显得格外瘦小。由于肌张力大,从始至终,他都紧紧攥着小拳头。为了照顾孩子,4名护工24小时全天候轮班。

  杨亚娣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家庭原因,可可以前一直由妈妈、姥姥、姥爷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都很大。刚开始,家人带着可可四处奔走到处求医,但孩子的病依然没有任何好转。今年4月底,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了解到可可的家庭情况,并将市民政局的这一政策告知给了孩子家人。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可可顺利住进了市儿福的养护专区。“把孩子放在这儿,孩子的母亲也能够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外面谋一份工作挣钱养家,重新融入社会。”

  曾有4名残疾儿童年龄超限无法入住

  据市儿童福利院社工科的负责人文晓兰介绍,由于部分家庭倾向于家庭养育低龄残疾儿童,但随着残疾儿童年龄的增长、照料难度增加,家庭渴望机构养育的愿望会日趋强烈。而根据市残联2016年的数据,具备本市户籍的、有监护人的社会家庭残疾儿童,0至6岁的有大约1600人,6-15岁的有5600人。

  但现实情况是,从去年11月政策发布至今,市民政局、市儿童福利院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政策宣传,只收到了44个咨询电话,且目前只有可可这1名残疾儿童符合各方面的条件顺利入住。北青报记者翻看咨询电话的记录单发现,除了1名已经入住的,部分不符合入住条件的以及帮朋友咨询的电话之外,此前曾有4名残疾儿童因为年龄超过了7周岁而暂时被挡在了门外。

  对于这些家庭的情况,文晓兰表示,市儿福的工作人员已经做了详细记录。为了给困境家庭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扩大政策覆盖面,市儿福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养育专区领导小组在今年7月17日决定灵活调整政策,将孩子的入住年龄上限提高到了10周岁,部分因年龄超限而无法入住的家庭,工作人员也将再次打电话进行回访,咨询入住意愿。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 郑皓月
关键词: 残疾儿童;儿童福利院;护士

北京:家庭无力照料残儿收住年龄调至10岁 减轻家庭负担

为进一步发挥市属福利机构服务社会的保障职能,市儿童福利院率先开展市属福利机构社会化转型改革试点开门办院,去年11月,市民政局官网发布《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收住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申请登记的公告》,本市家庭无力照料残疾儿童可申请入住市儿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