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15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全程机械化生产、促进社员持续增收……安徽省人大代表、郎溪县梅渚镇阳力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春凤结合自己自2014年以来成立家庭农场的实际经验,回答了央广网记者提问。
陈春凤告诉记者,她所负责的阳力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经营规模1470亩,农场集优质再生稻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注册有“黎明阳力”再生稻品牌,年产销能力5000吨、销售额2000余万元,2020年获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陈春凤于2021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的荣誉。
2022年郎溪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高标农田2.7万亩,完成“小田变大田”3.2万亩、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10万亩,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陈春凤告诉记者,农场现建有育秧大棚12亩,今年新试验水稻品种18个,计划建设试验田36亩。从农场建立开始,逐步完善大型拖拉机、育秧硬盘、播种机械、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等各种农机装备,目前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农场积极为周边种植大户和小农户提供各类服务。2021年,农场为周边农民提供耕、种、收、植保、烘干一条龙服务,机插秧4280余亩,对外植保3000余亩。
农场积极参与乡镇村产业扶贫带动工作,始终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经营新机制,坚持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民社员为主体,将基地、农民联合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系内,统一供种、统一购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并积极有序进行各种农业科技技能知识培训,让合作社社员接受科技兴农的理念和生态环保的概念。同时,加大与农贸市场及连锁超市和龙头企业的联系、直接带动农户和合作社社员的产品,与市场紧密地联结起来,不断推动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努力促进社员持续增收。
陈春凤在日常工作中高质量履职,一方面,自己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取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同时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秸秆综合利用、机插秧示范,配合开展水新品种、再生稻种植示范。另一方面,她主动帮助村民解决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农技知识,帮助村里妇女发展农业生产。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