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15日消息(记者赵家慧)近年来,安庆市大观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区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生态保护,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庆市大观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金玉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发 崔吉沛摄)
在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庆市大观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金玉在谈到“生态大观”建设情况时表示,近年来,大观区扎实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江城区,让绿色发展更可持续,更有底色。
在谈到大观区的具体做法时,金玉告诉记者,大观区主要从加快生态系统修复、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三个方面下功夫。
为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确保长江安庆沙漠洲段水体水质,投入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3000万元,实施沙漠洲水环境整治工程,提升沙漠洲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金玉告诉央广网记者,目前沙漠洲生态公园一期建成开放,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同时,大观区加快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生态修复,推进西江水系连通建设和房屋清退工作,持续打好长江“十年禁渔”主动仗,并代表安徽省接受部级核验获全国长江禁捕退捕“优秀”等次,被评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区。
深入推进“三大一强”“五清四乱”、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行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高,城区污水整治成效显著,“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截至2022年上半年,大观区共取缔关闭散乱污企业70家,整顿规范企业70家。2022年1-9月份,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于全市城区第一,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皖河大桥及皖河口国控断面水质各项指标平均值均达到Ⅱ类水标准,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Ⅲ类水标准。
金玉表示,大观区以深化林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六大森林行动”,完成人工造林2500亩、森林抚育3500亩、森林长廊2公里。提升林业碳汇能力,并创新探索在南埂林场开展全国首例“碳汇+血防林”林业碳票评估项目,建成沙漠洲林场等3个碳汇林基地。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