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月14日消息(记者徐秋韵)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参加今年安徽省两会的安徽省政协委员,铜陵市政协主席刘亚东对于全省独立工矿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十分关注,他围绕独立工矿区建设发展问题,在会上提交了《关于持续推进全省独立工矿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建议》提案。
独立工矿区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矿区职工及其家属为居民主体,远离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功能相对独立。历史上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供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亚东告诉记者,当前,独立工矿区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公共设施欠账较多、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目前,全国现有独立工矿区450多个,急需搬迁改造的130个。安徽共有19个,其中3个纳入国家改造提升政策支持范围。2022年,安徽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三年实施计划(2022-2024)》(皖发改皖西〔2022〕478号),确定全省8市、11个县亟需改造提升独立工矿区15个,总面积396平方公里,涉及常住人口28.3万人。
刘亚东表示,如何加快培育发展独立工矿区接续替代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修复生态环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成分的问题,仍然是实现工矿区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仍是当下需要持续发力、奋力破解的难题。
为此,他建议,省政府应加大《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三年实施计划》推进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方成功经验,设立省级专项资金,省市共担,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并积极争取更多独立工矿区纳入国家政策支持范围。同时推动各地省属企业与地市联动,平衡地方政府改造资金,合力推进转型发展。其次,综合分析独立工矿区的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发力、分类推进,优先支持国家级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打造全国示范标杆,让昔日工矿地早日变成宜居新城,让人民群众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