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安徽铜陵群心村:“传育立行”吹新风

2018-02-02 14:4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铜陵2月2日消息(通讯员王利华) 胥坝乡群心村地处江心洲,是一个包容四方百姓的移民村。近年来,群心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成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还入选了“201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铜陵市“传育立行”教育工程的深入开展,群心村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向上向善合力,共建美好家园,搜集、整理了全村51个姓氏的家规家训,打造“家风家训示范街”。这些贴在对应村民姓氏的家门前的一张张精致的家风家训标牌,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起了来群心村旅游度假的游人的浓厚兴趣。这里富有特色的乡贤文化馆不仅有“乡贤人物”“群心好人”展厅,其 “家规家训”展厅集全体村民家规家训之大成,形成有图有文的展示窗口。而为村民们举办红白喜事的“喜庆堂”建设,搭建了移风易俗新平台,已开展活动十余次,为百姓树立了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同时群心村还把“孝道红黑榜”“十星级文明户”“群心好人”“孝老爱亲示范户”创建评选推向深入,大力弘扬传承敬老助老、崇德向善的优秀传统文化。群心村正是通过打造如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载体,让百姓时时感受得到、处处参与得到,让传家训、育家风、立家教入眼、入耳、入心,形成浓厚的宣讲教育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中国传统社会是农耕社会,同姓家族聚族而居,有公共祠堂。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并以族谱的形式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而中国传统社会又是一个熟人社会,社会结构相对稳定,家训家规、乡规民约有相对的约束性。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性大,城乡的界线逐渐模糊,社区和村镇的社会管理功能加强,而社会教化功能与传统社会相比相对薄弱。群心村地处皖江最大的江心洲,与一般乡村不同的是村民八方汇聚,百姓杂处。这里阡陌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风景秀丽,经济相对富裕。村委会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非聚族同姓而居的移民村,村农民文化广场、村渡江文化广场、村道德讲堂、“乡贤文化馆”和“喜庆堂”建设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村民教化和娱乐活动的场所,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功能,在一个以移民为主的社会群体中,用来代替传统祠堂和西方教堂相类似的作用,承载“传育立行”教育工程的社会教化功能。为适应村民自治的需要,群心村还制定了“群心村村规民约”,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对全体村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进行约束。

  群心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高度自觉,并发扬光大,概括规范为“新二十四孝”,对养老敬老的宣传细致入微,贴心贴肺,唤醒乡村赤子人伦孝道的情怀。它是一根标杆,引领村民孝老爱亲的看齐意识。由于村民的文明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差别,实施过程不可能尽善尽美,但难能可贵的是最后一条“政府关爱,社会提倡。”群心村村委会不逃避责任,对自己有明确的要求:“政府应积极筹建老年人活动场所和增添公共服务设施,成立各种老年人组织,开展各项文娱活动;宣传表彰尊老敬老典型,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各种尊老敬老志愿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尊老敬老风尚。”在现有财政水平下,群心村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设了一批老年公寓,全村六十岁以上老人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政府养老补贴外,还享受略高于国家规定的养老补贴的村一级补贴。与此同时,群心村还把“孝道红黑榜”“十星级文明户”“群心好人”“孝老爱亲示范户”创建评选推向深入,大力弘扬传承敬老助老、崇德向善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家风家训示范街”我们看到“孝道红榜人物”朱爱云、王玉枝、和金秀,“群心好人”左言能、杨林才、胡凤梅等宣传牌赫然在目,营造了很好的孝老爱亲的舆论氛围。这些措施落实以来,村里老人的生活状态普遍向好,没有发生嫌弃、弃养和虐待老人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群心村广泛征集家规家训,量大精细,涵盖面广。这项活动唤醒了祖宗的遗训,连续了宗族的血脉,留住了血缘的根系。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家训是一个家族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对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其重要体现的是道德力量,并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成长。注重家规家训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仁人志士的立家之本。群心村收集的这些家规家训来自各自家谱,带着远祖和世代的治家记忆,是各家族生存与发展智慧的结晶。如王氏家规家训:“一团结宗族,捍卫国家,不容有违背涣散之行为。二服从祖训,端本孝悌,不容有悖偷蔑礼之行为。三保护祠产,维护公益,不容有侵蚀欺诈之行为。四崇尚道德,遵守法令,不容有作奸犯科之行为。五注意教养,勤求职业,不容有放弃贻误之行为。六禁食鸦片,严禁嫖赌,不容有伤风败俗之行为。七律己治家,忠信笃敬,不容有卑劣偷惰之行为。八刻苦耐劳,节俭朴实,不容有奢侈游荡之行为。九合敬同爱,排难解纷,不容有歧视推诿之行为。十振作精神,见义勇为,不容有废弛敷衍之行为。”世易时移,通观所有家规家训,虽然不可避免的留下了旧时代的印记,但基本精神取向是共通的,至今仍有重要的传承发扬的价值和意义。群心村是个移民村,全村共有51个姓氏。通过多方收集,51个姓氏的家规家训按姓氏笔画排列,通过展厅展示,凝聚各个姓氏治家的精神要义,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规家训 ,培育良好家风,共建美丽家园。

  中国是礼仪之邦,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就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重建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实际上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治国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延续了几千年,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文化传统。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是时代的主题,而新文化运动兴起,尤其是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扬弃,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乐教化出现严重断层。传统乡规民约、家规家训成了遗存在典籍、家谱里的模糊的记忆,连基本的家教教养也遭到忽视。在群心村“家风家训示范街”看到“中国老家规——这就是教养”宣传语录牌。如“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吃饭前要礼貌性的招呼长辈,长辈坐下吃饭才能吃。”“不许吧嗒嘴儿,不许叉着腿儿,不许斜楞眼儿,不许罗着锅儿。”“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做客不许进没有人的房间,不许拿筷子、勺子敲碗,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这些来自远祖的声音,耳提面命,打开了隐藏在中华民族心理中的最基本的教养记忆。而群心村“村道德讲堂”、文化广场和“喜庆堂”建设,运用多种多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一整套具有时代精神的礼仪规范,对涉及家庭伦理道德的成人礼、婚礼、祭祀和传统节庆等重大活动,设计一整套文明健康的礼仪仪式,营造浓厚的礼乐氛围,以在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中增强家庭、婚姻、孝悌等的庄严感和责任感,体现生命的尊严和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如何使“传育立行”入耳、入眼、入心?群心村还抓住传统节假日时间节点,创新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创业村民返乡过春节这一契机,结合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推动“传育立行”教育工程进村居,在全村营造“传家训、育家风、立家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群心村策划在春节期间开展“传育立行迎新春  江上明珠群心行”主题系列活动。一是开展“群心村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采取村民联名推荐、党组织推荐、道德评议会评议、村民代表评选的方式,评选产生5户“群心村好家风家庭”,结合专场文艺活动进行公开命名表彰。二是举办“书法名家送春联”活动。组织本地较有名气的3名书法家到群心村开展免费送春联活动,包括为村民们现场书写家风家训内容的春联、书写好家风好家训等。三是举办“传承好家风好家训  建设美丽幸福群心”2018年迎新春专场文艺演出。遴选8-10个村民群众喜爱的黄梅戏、牛歌、歌舞、小品等以“传育立行”、移风易俗等为主题的文艺节目,组织一场专场文艺演出,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四是开展“村民晒家风  模范讲家风  新春议家风”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幸福群众”微信公众号这一载体,广泛征集村民关于家风的微视频,每天进行更新;邀请本村或本乡、本区的道德模范、“好家风家庭”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组织村民参与“新春议家风”活动,交流传家训、育家风的心得、体会,并及时刊载村民留言,传递正能量。五是开展“传承好家风  我晒我幸福”主题图片征集活动。结合村民回家欢欢喜喜过大年,开展“传承好家风  我晒我幸福”主题图片征集活动,鼓励村民通过记录如晚辈给长辈洗洗脚、揉揉肩、做家务等反映村民幸福生活、家庭开心温馨的瞬间的图片,晒出自己家庭的幸福。活动正在进行时,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还对“群心村好家风家庭”候选户安成云家进行了报道,影响很大。

  凡此种种,构成群心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内核。“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心村正是通过推进“传育立行”教育工程,让家训家风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传承弘扬,激发了蕴藏在广大干部群众心底的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引导他们积极追求真善美,凝聚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使党风政风民风得到进一步好转。通过打造“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牌坊、家训家风示范街、乡贤文化馆、“喜庆堂”,与渡江文化广场、诗词长廊、观光荷塘、徽派民居群等,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和“传育立行”教育基地。坐在群心村观荷亭长椅上放眼望去,朝晖夕阴,阡陌纵横,风景如画。春夏之际,油菜花黄,麦浪滚滚,荷塘月色,绿柳繁花,美不胜收。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或携家人,或邀亲朋,来此“八百里皖江最大的江心洲”饱览乡村秀色,品尝“农家乐”风味绿色食品,放飞心情,接受优秀家风家训的熏陶和洗礼,是何等的赏心乐事!

编辑: 汪称

安徽铜陵群心村:“传育立行”吹新风

央广网铜陵2月2日消息(通讯员王利华) 胥坝乡群心村地处江心洲,是一个包容四方百姓的移民村。近年来,群心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成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还入选了“2017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铜陵市“传育立行”教育工程的深入开展,群心村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凝聚向上向善合力,共建美好家园,搜集、整理了全村51个姓氏的家规家训,打造“家风家训示范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