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万物生长。青山绿水间,庐江乡村风景正浓,十里春风,百里画廊,大地欢歌,风华无限。
庐江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结合当地群众文化和旅游发展实际,创新举措,深入推进文艺景区行,繁荣精品文艺创作,促进非遗和旅游体验深度融合,提供优质文化服务供给,释放惠民红利,奋力谱写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草原星空音乐节(央广网发 徐学超摄)
文艺景区行,点亮一座城
冶父山下,草原星空;霓虹闪烁,夜色迷人。4月30日,5月1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景区行、“草原星空”音乐节在美丽的冶父山下“冶父草原”网红打卡点成功举办。坐拥山野星空,体验山川美景,品人间烟火,赏庐剧、门歌、旗袍秀、武术表演等精品文艺节目,成为了“乡村旅游到庐江”的极致向往。纵情山水乡村,追寻“花园小城,诗意庐江”,浪漫不止星空花海,更在烟火人间。音符汇聚,熠熠生辉。音乐节的举办更是让活动气氛与景点人气拉满,景区内的游客欢呼跳跃,他们追随着音乐节奏或晃动双手或挥舞荧光棒、闪光灯,夜幕下的“冶父草原”也越发生动美丽,整座城都为之闪亮。两场活动观众逾3万人次,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并助力形成“不远游,‘冶’精彩”当地文旅品牌。随后,文艺演出景区行活动先后走进柯坦牛王寨、金牛塘西印象、白湖蕻野记等乡村旅游景点。
在庐江,一场场文艺演出常态化走进乡村网红打卡点,点亮了乡村文化生活,繁荣了乡村旅游新发展。随着文化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满足感,也切实解决了文化服务特色不够、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既为景区增添了文化底色,也让文化服务触达目标人群,群众文化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和旅游从相交到相融,形成了一幅“诗和远方走在一起”的新画卷。
潜心创作,塑精神之旅
身穿霓裳羽衣的孩子们,踱步舞台,衣袂飘飘,长袖挥舞,一针一线、飞点绣罗衫,一举一动、显戏曲韵味;甜美婉转的唱腔令人心旷神怡,唯美生动的舞台形象深深地烙在大家的心里。“小朋友们稚嫩的唱腔,让人难以忘怀”,现场观众表示。这便是由庐江县创作并入选“童心向党逐梦未来”2023年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汇报展演的节目的戏曲舞蹈《绣罗衫》节目。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此作品创作过程中,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反复打磨逐渐成熟,先后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辰航杯”2023庐江县青年歌手大奖赛颁奖晚会等大型活动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景区行走进冶父草原舞蹈《绣罗衫》(央广网发 徐学超摄)
“绣溪河畔曲中意,当年小乔与你,许你的山水相依,在诗行里写意”。《我在庐江很想你》是在庐江民间传说“曲有误,周郎顾”的基础上创作的庐江形象歌曲,推出后在安徽省文化馆、合肥市文化馆、微聚庐江、庐江文联等公众号传唱四方。此外,当地还创作了宣传学习二十大精神精品文艺作品《习习春风润江淮》广场舞教学视频,党建引领信用村主题小品《你真是一只呆头鹅》,相声《争当信用户》,防腐拒变曲艺作品《监督一点通》,精神文明建设曲艺作品《杜绝高空抛物靠大家》,民生宣传曲艺作品《暖民心见行动》,反映乡村振兴的庐江文化歌曲《冶父山上》《风吹过潜川》《流淌的歌谣》等一大批讴歌新时代的现实题材文艺作品。
艺术当随时代,文艺创作都必须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这是产生精品力作的根本途径。在文化融入旅游的过程中,庐江县以此为契机,深入乡村振兴火热实践,向下扎根,深挖庐江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创作文艺精品,坚定文化自信,让文旅融合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茗香寻非遗品味庐州城活动照片《黄屯竹艺》非遗项目(央广网发 徐学超摄)
非遗进景区,更有文化味
非遗进景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让“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成为可能,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姿态融入大众生活。
庐江县水西门特色商业街,是植根庐江厚重的历史底蕴,融合徽派与江淮民居风格,打造的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文创体验、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含庐江名人廊、庐江方言互动、潜川大观、罍+村、孔雀东南飞、西门映巷等文化景观,是庐江县常态化举办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场所。
在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中,“非遗+旅游”已成为一条重要经验。文旅融合的特色活动备受关注,带动文旅消费的同时,也打造出一片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风景。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合肥市文化馆、庐江县文化和旅游局、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合肥市非遗专场活动“茗香寻非遗、品味庐州城”来到庐江水西门街区举办。活动围绕“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性发展”主题,结合中国茶文化,打造“物·花·器·茶”沉浸式体验空间,同时还开辟了非遗工坊、非遗集市、健康非遗、非遗AR数字化体验、舞台展演等多个互动区域,5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广大游客与观众零距离感受到非遗魅力,品味可观、可游、可赏、可玩的文化之旅,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让庐江当地的“手撕术法”“白云春毫茶叶制作技艺”“黄屯竹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了起来、“火”了起来。此外,庐江县上半年还遴选了“庐江民歌”、“计氏雕塑”、“庐江小红头制作技艺”、“金牛大扁糖”等非遗项目参加“合肥之春”、“寻味合肥”栏目、“一次尝遍合肥美食”、“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等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更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旅游”也掀开了庐江县文旅融合发展新的篇章。(徐学超)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