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中广健康

央广网

警惕花粉 秋季气候和物候易诱发过敏性鼻炎

2016-08-28 09:29: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入秋以后,气象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增加了“花粉指数”预报,吸引了许多花粉过敏患者的关注,其中,多半是过敏性鼻炎患者。

  那天,逢我值班,我又接到了一个患者的电话。患者姓陈,是一名女律师,声音和语气都让人感觉比较舒服。陈女士先是感谢我们气象台的“花粉指数”预报,让她这个花粉过敏患者在出行前做到了胸中有数。我也说了一句套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接着陈女士告诉我,前几天去了一趟医院,本准备看看鼻炎,却发现诊室患者太多。“为什么患者这么多?难道鼻炎与气候还有关系?”陈女士抛出问题。

  我回答说:“是的,过敏性鼻炎与气候关系很大。每年立秋之后,医院的耳鼻喉科都要接诊大量的鼻炎患者,这些患者约80%都是患有秋季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复杂,主要是鼻塞、打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眼发痒,甚至咳喘。严重者会发生继发感染(病程也将大大延长);少数病人还可能转化为常年性的鼻炎,遇冷热或刺激气味也会发病。”

  “你说得真好,真没想到你们天气预报员还是个保健专家。”陈女士对我进行口头表扬,但紧接着,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秋季易发生花粉过敏性鼻炎呢?”

  我告诉陈女士,这得从秋季的气候和物候特征谈起。因为这两方面都是我的专长,所以谈起来显得非常自然和轻松:“众所周知,秋季的气候特点是不冷不热,天高云淡,但空气干燥,风速较大。而从物候角度说,秋季是作物成熟的季节,也是许多草本植物花粉的传粉时节。干燥的空气,较大的风速,以及大量的植物花粉,使得包括过敏性鼻炎在内的一些过敏病症的产生,具备了起码的条件。在我国,导致秋季鼻炎过敏症的主要植物有两种:一是蒿草,一是豚草,其中蒿草的生长地区最广。从立秋开始,这些草的种子伴随花粉散播于附近的空气中,遇上气象条件适宜,花粉就容易飞迁。飞迁的过程中,花粉如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则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一般来说,花粉能够致敏必须具有抗原性,没有抗原性的花粉不会引起花粉症。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大气中的尘粒、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可导致花粉表面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异,使原本不具抗原的花粉也使人产生过敏性反应。这可能是近些年(尤其是工矿城市)花粉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噢,对了,咱们这个城市冶炼厂、化工厂较多,难怪我的病好不了。”陈女士恍然大悟。我则纠正道:“你的过敏性鼻炎不是好不了,而是年年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立秋之后,伴随着秋高气爽天气的来临,病人常常‘准时’发病,秋季过后又常常不治‘自愈’。”陈女士笑了:“你说得太对了,这种病烦死人了。”我则安慰她说:“没关系的,这种病既能治(减轻痛苦症状),也能防(减少发病概率)。对一些经常犯过敏性鼻炎或是症状较重的患者来说,到医院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对气象条件和物候条件的关注。气象条件主要是风和湿度:秋日多风的晴天,最容易犯病;而阴雨天,则不易过敏。物候条件则主要看花粉扩散情况。我们的‘花粉指数’预报,可谓是气象和物候两方面的数字化概括。”

  陈女士又说“花粉指数”确实不错,但似乎太简单了点。我便对数字内涵进行解释:“当‘指数’偏小时,说明花粉浓度偏低,可以外出,但考虑秋季的花粉致敏性强,因此有过过敏史的人,外出时要多加注意;而当‘指数’偏大时,说明花粉浓度偏高,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避免到花草树木多的公园、野外去,避免同过敏原接触,外出时需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太谢谢您了,您今天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电话里,陈女士明显将称谓升格到“您”了……

  文/霍寿喜

编辑:高姗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物候;鼻炎患者;指数;花粉指数

说两句

相关阅读

10个人里就有1个过敏性鼻炎患者 自我防护有妙招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即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鼻黏膜发生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时间与季节无关,过敏原有室内灰尘、动物皮毛、螨虫等,其症状基本与季节性鼻炎相同,但总的发病程度较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轻。

2016-04-18 10:11:00

你的感冒可能是过敏

你的感冒可能是过敏,正是春暖花开,身边感冒的人也很多,其实,很多感冒都是鼻子惹的祸,或者干脆就是鼻炎,特别是感冒时头疼,不咳嗽,但鼻涕特别多,甚至还发烧,这就是典型的鼻窦炎表现。 因为所谓“感冒”,其实就是上呼吸道感染,而鼻窦就是上呼吸道的一部分,是细菌病毒最先侵入的第一道关口,很多感冒其实就是“急性鼻窦炎”,鼻窦发炎了所以发烧、流鼻涕,头疼的部位就是鼻窦所在的部位,因为有炎症自然会疼,通过消炎,鼻窦炎好了,感冒同时也就好了。

2016-04-05 10:23:00

物候研究: 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服务农业生产

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采用大量物候研究结论,证明“气候变化已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可觉察的影响”,但报告几乎无中国地区引文。戴君虎表示,不久将上线的“中国物候观测网系统”有数据上报功能,欢迎大家届时关注和上传自己的观测结果。

2013-11-28 09:30:16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