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寻医问药 > 儿科

央广网

治儿童抽动症并非都要吃药

2015-08-28 08:47:00 来源:健康报

  “故意捣蛋”可能是一种病

  抽动障碍又称为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可有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张口、伸脖、摇头、耸肩等多种表现,有的甚至可表现为缓慢的、似有目的的行为动作,如模仿行为,猥亵行为,反复发出似动物的叫声、哼声、清嗓声,模仿言语、重复言语等。一些孩子还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以至于有家长和老师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或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抽动障碍大致分类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多种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以前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近年来,抽动障碍患病率有增加趋势。患者起病年龄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关于抽动障碍的病因目前还没有一致性结论。由于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故有研究认为此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研究还表明出生时有产伤、窒息等不利因素的孩子更容易患病。抽动的产生和严重程度还与患儿目前的躯体健康状况、精神紧张、某些药物和食物因素有关。一些研究认为,免疫功能紊乱也可能是其发生或加重的原因。另外,一些家庭生活事件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婚、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可使症状加重。

  抽动障碍会伴发心理障碍

  各类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着极大差别,其中,短暂抽动障碍是最轻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它可能在发作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也可能再复发,特别在精神紧张时。

  大约半数抽动障碍患儿会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其中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最常见,可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但抽动障碍不会发展成为精神病或也不会使孩子变傻。大多数患儿到了青春期或成年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和多变性会有所减轻,不少患儿的抽动症状甚至可以完全消失。

  三类方法治疗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去除诱因、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三个方面。

  一、去除诱因。紧张、焦虑、父母等人的过分关注会使抽动症状更为突出。因此,首先要减少患儿焦虑、紧张的情绪。由于抽动症状并非孩子有意所为,所以不要对孩子的症状表示过分关注,以免孩子紧张不安,更不应责骂或惩罚孩子。可引导孩子进行一些他感兴趣的文体活动,如练字、绘画、打球等,鼓励患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以转移注意力。对一些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常因感染而加重或诱发抽动的患儿,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另外,因为过敏及免疫功能紊乱等也会诱发或加重抽动,要注意治疗这些疾病。

  二、心理行为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是改善抽动症状、干预共患病和改善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轻症患儿,多数单纯心理行为治疗即可奏效。可在心理行为治疗师的指导下让孩子学会有效缓解抽动症状的一些行为技术,如习惯逆转训练、暴露与反应预防、放松训练、自我监察、认知行为治疗等。其中习惯逆转训练、暴露与反应预防是一线行为治疗。

  三、药物治疗。并非每个患儿都需要药物治疗,抽动程度轻的、对学习生活没有明显影响的抽动障碍不需要药物治疗。对程度较重的抽动障碍患儿,可采用药物治疗。但药物对抽动症状只有控制作用,并不能根治疾病。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药物能够缩短抽动障碍的自然病程。为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剂量个体化、小剂量起始,然后缓慢逐渐地增加,并时刻注意可能发生的药物副反应。

编辑:宋奥琳

关键词:抽动障碍;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我监察;行为症状

说两句

相关阅读

17岁少年抽动八年终有望治愈

2014年12月5日,上海鸿慈儿童医院的门诊大厅里出现了这样一位少年,该少年虽然英俊潇洒,高大挺拔,却时不时出现挤眉弄眼、四肢抽动、扭脖子、喉咙里时常发出“哈哈”的怪音……一位被抽动秽语综合征折磨了整整八年的17岁少年小凯(化名)。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凯的抽动症状越来越明显:挤眉弄眼、耸肩、扭脖子、四肢抽动、喉部发出异音……

2014-12-29 13:21:48

韩国荧屏吹“精神病风” 主角们个个都“有病”

自从外星人“都教授”去了虫洞,整个韩国荧屏就开始吹起了一阵“精神病风”。除了杀人案留下了悬念,剧中朴海镇所扮演的高智商罪犯李正文,还隐藏精神病患者属性。在《没关系,是爱情啊》中,饱受精神病折磨的不止男主角,由李光洙饰演的朴秀光,是一名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

2014-12-09 09:29:00

多动症孩子未必都是淘气包 打骂严管无助治疗

周翔介绍,儿童多动症起病于6岁之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不分场合地过度活动,情绪不稳、好冲动、任性等。且多动症常常伴有品行障碍、抽动障碍、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障碍和适应障碍等心理行为疾病。

2013-10-11 08:59: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