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秋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5岁以下儿童多发,发病急、传播快,严重的甚至可能致命。因此家长朋友要做好防范,在家护理宝宝时,如果出现持续高烧不退,频繁呕吐;四肢抖动、无力;精神差、容易惊醒;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等情况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该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外出回来后请先清洗手部和面部,再接触孩子。

  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因此广大市民需注意饭前以及如厕后务必洗净双手;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牡蛎等贝类海产品。一旦发生呕吐、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避免传染给他人。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警惕流行性感冒的侵袭,市民们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注意室內空气流通,确保至少两次以上的自然通风,每次通风15~30分钟。减少在流感高峰期去人群聚集区域的频次,远离感染危险。另外增强体育锻炼,保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抵抗力也相当重要。儿童、学生以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入秋后,天气多变,市民朋友应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生活规律,注意细节,适时增减衣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六七日至肿胀后九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天,通常为18天。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第一,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第二,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第三,预防接种。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疱疹的浆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传染力较强。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一般症状较轻微,如低热或中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疹期。约10天左右自愈,一般不留疤痕。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

  该病主要是对症处理,保持清洁、避免瘙痒,不能抓痒。加强护理,防止继发感染。隔离病人,防止传染。

  第一,管理传染源。一般水痘患儿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3周。第二,切断传播途径。室内要保持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第三,接种水痘疫苗。这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方法,用于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水痘。

  腹部着凉 肠胃疾病易发

  秋季是肠胃疾病高发的季节,气候及昼夜温差的变化,使得人们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腹部着凉,引起肠胃疾病,许多人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使得肠胃疾病成为秋季高发病症。

  秋后易得肠胃疾病的人群,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吃生冷瓜果,不暴饮暴食。管住嘴,迈开腿,多运动,如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易加重易复发

  秋季冷暖多变,这样的天气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多为早晨,这个时间的气温相对较低,老年人适应能力减弱,很容易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建议大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适量做一些户外活动,但尽量避开清晨,外出时要注意保暖,回到家后要及时减少衣服。饮食上要以清淡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