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三大“癌症体质说”都不靠谱

2016-11-14 11:30:00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很多人“谈癌色变”,关于癌症的传言也从未消失过。最近很火的“癌症体质说”便是其中之一。“寒性体质易得癌”、“过敏体质者更易患癌”,说法一个比一个夸张,一个比一个吓人。

  并没有所谓的“癌症体质”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基金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说,从专业角度看,“癌症体质”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病秧子不得癌”,这倒有一定道理。因为很多人自恃身体好,生活方式不健康,不注意定期体检,身体有了异样也不太在乎,结果一得病可能就是大病。但这些都与所谓的“癌症体质”没有任何关系。

  “我认为,有某些癌症家族史或受到某些病毒感染的人才是真正的易患癌人群。”罗荣城解释说,癌症的发生主要与三大因素有关:一是感染,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携带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宫颈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是宫颈癌的高危人群;二是基因,比如BRCA1和BRCA2基因(最重要的两个乳腺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是乳腺癌的分子基础,具有很高的“母女相传”倾向;三是精神长期压抑、紧张,喜欢生闷气,使得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出现异常,极易导致内环境紊乱,最终引发癌症等疾患。

  三大“癌症体质说”都不靠谱

  中医确有体质之说,不同体质的人确实会可能易患某些疾病,那么网上所说的体质与癌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呢?专家给出了详细解释。

  1.寒性体质。有传言称,“寒性体质的人阴气过剩,血液流动慢,免疫力低下,容易得癌”;还有人说,“体温越高,患癌风险越低”。事实上,癌症的发生并不遵循温度规律。比如,口腔温度一般会比直肠低0.5℃左右,而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男性约为20/10万,女性约为14/10万,高于口腔癌的5.5/10万和2.5/10万。尝试用局部或全身升温的方法治疗癌症,靠泡澡、运动或吃什么食物来“热死癌细胞”也不靠谱。临床上有用无菌探针或高频电极针探入肿瘤局部并施加高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但必须在专业医疗机构才能完成,同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2.过敏体质。网上有人说“过敏体质的人免疫系统敏感,能及早发现癌细胞”,但也有人说“过敏体质者更易患癌”。其实,科学家早就注意到了过敏与癌症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两者的关系。比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打喷嚏、咳嗽和瘙痒等过敏症状有助于预防肺癌、口腔癌、喉癌、皮肤癌等,但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及骨髓瘤等,这种关联却不存在。美国另一项调查了4万人的研究发现,凡是有哮喘和对某些药物或化学试剂过敏的人,比无过敏者更易发生癌症。所以,过敏和癌症的关系,还要靠科学家继续探索,普通人与其纠结于此,倒不如尽早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更有助于防癌。

  3.酸性体质。有一条传言称:“85%的癌症患者属于酸性体质”。事实上,现代医学上并没有酸性体质概念,人的体液各有各的pH值。比如血液为7.35~7.45,属于弱碱性;胰液为8.8,碱性较强;胃液为1.5~2,是强酸性的。如果体液酸碱度失衡,身体往往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比如腹泻、肾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还哪有时间发展成癌症?至于“酸性食物导致癌症”更是无稽之谈。人体内有完善的缓冲体系,让各种体液的酸碱度维持在一个很小的正常值范围内,多吃几块肉或者几个橘子,根本不可能改变体液的酸碱度。当然,科学研究的确发现,癌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可以呈酸性,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呼吸作用的代谢途径与人体正常组织不同。科学家正试图弄清这一变化的原因,以有助于癌症治疗。

  六个问题自测患癌风险

  罗荣城表示,老百姓在意的“癌症体质”,其实是个高危人群的概念。在精准医学的大背景下,针对高危因素提早给予生物预防(如注射疫苗、抗病毒治疗等)、癌前病变治疗、定期体检、减肥、适量运动等,才能真正构建防癌“防火墙”。

  如果真的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癌症高危人群,不妨问自己6个问题:1.我有癌症家族史吗?如有,建议在40岁后每年查体,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2.我有癌前病变吗?包括结肠直肠的息肉、女性宫颈糜烂、炎症性肠病、消化道溃疡等。3.我吸烟或常接触二手烟吗?吸烟是癌症的确切高危因素,一定要戒烟,拒绝二手烟。4.我超重吗?肥胖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密切相关。5.我吃得健康吗?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以及酗酒会导致肥胖、肝损伤,腌菜、烤肉等含有许多致癌物质。6.我的心情压抑吗?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分类方法,其中的C型人格被称为“癌症性格”。这类人不善于表达或发泄诸如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尤其是经常竭力压制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是易发生癌症的“抑郁体质”。▲(特约记者 王宁)

编辑:安红丽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炎症性肠病;靠谱;癌症治疗;癌症患者;癌症体质;胰液;罗荣城;体液;癌症体质说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吹气可监测糖尿病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简单的手持呼吸测试仪器,能够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的酮类物质含量来监测糖尿病,未来有望替代传统的指尖采血检测方法。领导这个研究团队的纳米光子学专家仪晓可副教授说,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是每天的一项关键任务。

2016-09-02 15:50:00

患糖尿病仍猛吃 22岁女子中毒昏迷三天三夜

春节期间,由于饮食不节制,节后不少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前往医院就诊。一名22岁的女患者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三天三夜,经医生56个小时的抢救最终转危为安。糖尿病患者节后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测,最好做一次全面检查,以便明确自己的病情。

2016-02-17 19:13:24

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的特点 1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5点

据“中国权威糖尿病专家高层论坛”统计:儿童糖尿病发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3、一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不可太咸,并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脑、肝、腰子等)、蟹黄、虾卵、鱼卵等。

2016-01-27 07:45: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