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心律失常易伴发痴呆?防心律失常自我监测

2016-10-10 14:27:00 来源:腾讯健康

心律失常易伴发痴呆?防心律失常自我监测

  据美国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比没有患这种心律失常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痴呆症,同时,伴发房颤的痴呆症患者死亡风险也更高,70岁以下的老年人尤其明显。

  心律失常易伴发痴呆

  研究发现,房颤是痴呆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者对3.7万余名年龄在60至90岁没有房颤和痴呆症病史的老年人,进行了超过5年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有764名老人在得了房颤后不久就被诊断为痴呆症,或同时被诊断出这两种疾病,发生房颤的人得各种痴呆症的风险都很高。更令人惊讶的是,70岁以下的“年轻组”老人患房颤后发展为痴呆症的风险最高。患者的死亡风险高达38%。

  出现上述研究结果,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房颤和老年痴呆症具有同样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另一方面,房颤可能加重了炎症,而老年痴呆症已被证实与系统性炎症关系密切。研究者认为,对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炎症的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

  如何预防心律失常

  一、保持精神愉快

  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七情之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喜为心志,笑为心声,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若长期忧郁、恐惧、悲伤、忧愁,则易气机失调而致病。故应做到少私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加强道德修养,舒畅情志;有病的人宜移情易性,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二、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三、有合理的起居作息

  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衣着调摄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着衣制装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掌握适度,使其具有防护、保健作用。

  四、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做适当的体育锻炼。适量运动,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

  五、饮食适宜

  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就餐注意定时、定量、卫生,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多食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品,如小米、大枣、鸡蛋、红糖、龙眼、胡桃、鱼等。同时戒烟酒。

  六、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七、自我监测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编辑:安红丽

关键词:房颤;自我监测;先兆症状;心房纤颤;病人;起居有常;七情;患者;疾病;炎症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中风

周大伯的儿子怎么也想不到,63岁的老父因中风造成的半身瘫痪,究其原因竟是房颤惹的“祸”。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科主任徐标教授表示,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脑中风。

2016-09-27 15:14:00

父母爬楼心悸胸闷 子女千万别劝“歇歇就好”

”  像这种休息一会儿就会好的症状,普通人也不太会往心里去,可杭州72岁的方大伯就因为这种微不足道的症状住进了医院。现在,钱江晚报微信“浙江名医馆”联合树兰(杭州)医院(浙江大学国际医院)举办房颤防治常识讲座与大型心内科义诊活动。

2016-06-04 09:54:00

房颤--中国患者超千万 防控刻不容缓

我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什么是房颤,是不是心慌就是房颤?房颤和冠心病的区别、预防?房颤病人究竟该吃药还是手术?

2015-12-01 10:08: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